第 22 章(2/2)
“对,我小姨可厉害了,画画画的这么好!”魏海说。
“我妈还说除夕的时候我小姨表演节目了,唱的可好呢。跟前儿的人都夸我小姨呢。昨天我妈还让我小姨给我们又唱了一遍。”
“是的,是的,我小姨可厉害呢,可会唱歌了。”
乔向红一听,立刻凑到乔娇娇跟前:“小姑,你还会唱歌呢?我也想听。”
乔娇娇没有扭捏,唱了起来,这次她唱的不是除夕表演的《我们的田野》,而是一首《歌唱祖国》。
“那我给你们唱一首周总理都觉得好的歌曲吧。”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
“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今走向繁荣富强……”
乔娇娇唱歌的声音把在厨房做饭的大人们都吸引过来了。
等乔娇娇一唱完,魏江魏海就疯狂的鼓起掌来,掌声响亮的很。
乔国王梅在乔娇娇屋门口站着,王梅夸张的和吕静乔章说:“爸,妈,娇娇不愧是市里的孩子,也太多才多艺了吧,不像我们向阳向红,农村娃娃一个。不说吃穿和人家城里人比不了,就是这才艺,也差得远呢。可怜我的娃,一辈子只能是农村人,一辈子比不上人家城里的。”
她这话让吕静不好接,乔向阳和乔向红,虽然他们是她的孙子孙女,可王梅是农村户口,他们两个自然也只能跟着母亲的户口。
为了这事儿,王梅以前也不少阴阳怪气过,觉得他们这当爷爷奶奶的不为孙子孙女考虑,眼睁睁的看着孙子孙女成了农村人。
可吕静又有什么办法?
王梅无非就是想让她和乔章找找关系,花花钱把她弄到城里来。
可她和老乔都不是那会钻营的人,尤其老乔,他可是被总理都接见过的人,表扬过的人,更要以身作则,做好表率。
还好家里孩子也都省心,老大高中毕业去了公社,老二高中毕业,考进了制衣厂,老三考进了瓷器厂,老四当了兵。
可以说这些孩子也都没让她和老乔为难,没让他们夫妻和有的子女不长进的同事一样,一把年纪了还得求这个求那个。
对于王梅这个儿媳妇,吕静也不能说满意不满意,反正儿子看中了,他们的小家也安在了公社,一年见不到几回。
王梅想来市里,可但凡招人的,都是得考试。
根正苗红不说,还至少得识字吧?
王梅呢,她小学都没有读完,和乔国结婚了,也从不惦记着让乔国教教她。
像是一些打扫卫生的活儿,一些花力气的临时工,王梅也看不上,就想进厂子里当正式工人。
吕静懒得理会王梅,但她这话说的,也让吕静乔章脸色不好。
乔国尴尬的看着乔章吕静,只能说:“爸妈,王梅不是专门的。”
“她还不是专门的啊,不是专门的她阴阳怪气说这些话干什么。”
魏江魏海留在姥姥家,结果魏江魏海的奶奶做了菜包饭。
魏江魏海奶奶看重这个,她以前是定安人,逃难逃到了宁安。
按着定安的习俗,每年大年初三都得吃菜包饭,为的是新的一年可以财源广进。
像他们宁安的,一般初三都是做合子。
魏江魏海的奶奶特别信这些,从昨儿她回去,就念叨着两个孙子要是吃不上菜包饭可怎么办。
魏顺说了句,他们小孩子家家的,连工作都没有,就是吃了也不可能财源广进,吃不吃一个样儿,还被婆婆瞪了好几眼,要不是正月不好动手打孩子,估计魏顺得挨打了。
没有办法,乔泰只好今儿中午下班先回家,拿婆婆做好的菜包饭给两个儿子送过来。
这菜包饭里,包的可不止是大米,还有大蒜,豆角,像是韭菜生菜,这些冬天太难买,可家里老太太实在是信这些,过年必须吃这个,魏顺也是花了好多功夫才买了一点儿。
还好家里有大伯母给寄来的虾米,不然为了菜包饭的原料,也得费老半天工夫了。
乔泰是没想到,家里门没锁,在门口听见娇娇正好唱完歌,推门进来,就听见了大嫂王梅□□。
见吕静瞪自己,乔泰也知道自己不该在孩子们面前说这些,就伸手要把乔娇娇的屋门关上,和孩子们说:“你们先玩吧,姑带了好吃的,等会儿吃饭的时候吃。”
孩子们的注意力立刻被好吃的吸引了,叽叽喳喳的问乔泰带来的是什么好吃的。
乔泰把门关上,说:“你们好好玩,到了吃饭的时候你们就知道了。”
门一闭上,她就毫不留情面的和王梅说:“大嫂,向阳向红为什么是农村户口,是因为你的户口是农村户口。他们当不成城里人,也是因为你这个妈不是城里人。你别嘴上说着都怨你,背地里却教孩子是他们爷爷奶奶不亲他们,所以他们当不成城里人。”
吕静不想儿媳妇和女儿大过年的为了这个吵起来,打断她们:“行了,泰泰,梅子,先做饭,孩子们还都等着呢。”
乔泰‘哼’了一声:“行行行,反正最开始挑事的又不是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