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 ?李儒出谋,一锤定音(2/4)
但是马腾本身的军事力量没有被根本性削弱,且韩遂援兵就在金城,距离马腾想来已经不远了。
张绣为避免秋后大战,出其不意先挑起战争,目的已经完全,甚至是超额达成了。接下来的战争走向,便要看朝廷的救兵了。
...............
张绣在用兵之前,便派遣了两批人马出了略阳郡,沿着渭水河道,向东直奔三辅而去。
其中一队人马,乃是向洛阳朝廷求援。另外一队转道向北,往右扶风郡槐里城,禀报董卓去了。
朝廷若出援兵,董卓必然是其中之一。先派人去告诉董卓一声,董卓先有准备,也好少耽搁功夫。
上一次的凉州之战,董卓一阵暗箱操作,夸大功劳,他不听皇甫嵩号令的事情,便免了。而且因为讨伐宋建的功劳,被朝廷厚加赏赐。
董卓虽然折损了李傕、郭汜,但回到槐里城之后,便在当地招兵买马,人马恢复到了五万之众,屯兵在槐里城北。
李儒身为谋主,有单间帐篷,并在中军大帐附近。
这日天气晴朗,李儒闲来无事,便在帐内看书,看的是韩非子权谋之术。听见帐外脚步声,李儒抬起了头。
“李先生,主公召见。”随从走了进来,禀报道。
“好。”李儒点了点头放下了竹简,便起身走了出去。来到中军大帐外之后,李儒稍稍整理了一下衣衫,然后进去,正打算行礼。
“李儒坐,不必行礼了。”帅座上的董卓很是大大咧咧。李儒也习惯了,便来到侧座上坐下。不等李儒发问,董卓便用复杂的语气说道:“张绣担心马腾、韩遂秋后攻打略阳郡,便先发制人打算斩了成宜,谋取上邽城。他派人去了朝廷求救,也派人来了我这里。”
李儒很明白董卓的心情,在张绣官拜护羌校尉之后,从名义上来说,张绣就不再是董卓的部将了。
两个人都是朝廷扼守西北的大将,互不统属。
而且与名声很臭,军纪涣散的董卓不同。张绣“神威天将军”美名在外,在略阳郡招贤纳士,堪称“贤明”。
董卓气量其实狭窄,便有些芥蒂。
不过张绣不时会送来一些珍宝过来,联络董卓,双方还是能和睦相处的。
李儒没有理会董卓的复杂语气,只将这个消息听来。他捏着胡须沉吟了一下之后,对董卓说道:“张将军乃是有胆敢行的人,如此作为,我并不诧异。他在略阳招兵买马,足有三四万人,实力不弱。若他能拖延马腾,而主公您能战胜韩遂,或可平了凉州,获得大功。”
“李儒言之有理。”董卓一听有大功,脸上的肥ròu • biàn抖了起来,虎目爆射出精芒,兴致满满道。“我立刻下令全军准备,只等朝廷号令,便行军向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