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温室建成,红薯的希望(1/2)
央奎走的时候很满意。
这些少年的能力,比他想象的还要强。
十五六,能够小胜禁军,这是什么概念?
哪怕从现在开始什么也不做,等他们到了二十岁,大概率都能进入阅虎营!
有这么一群人给他训练,还有什么不满意的?
秦牧让阿大带着少年们去安排住处。
他正好看见烛浅,干脆跟着他去了温室。
经过几日的准备,温室的骨架已经立了起来。
这是一块占地大约五十亩的大场地。
烛浅早已经带着人松完了土,还专门平整了一下。
在这片地上,立着大大小小四十多堵墙。
墙是泥土夯成。
其实秦牧已经建好了砖窑,乃至于庄子的外墙已经包了一层砖。
温室这边,之所以不用强度更高的砖,纯粹是因为泥土墙的保温性能更好。
前世,很多人觉得住窑洞、老房子冬暖夏凉,其实就是因为那些都是泥墙。
在泥土墙的顶端,朝南伸展出不少粗壮的铁棍,中间不断有竖直的铁棍作为支撑。
一直到温室的最南端,则是更加粗壮的铁棍直插地下。
铁棍和铁棍之间,有方形的铁格子,这就是放置玻璃的地方。
秦牧对于烛浅的效率有很满意。
这才几天?
五十亩的大棚骨架就建好了。
“烛浅,看来你也是很想这大棚赶紧建成啊!”
烛浅呵呵一笑:“主公,我们农家子弟,一涉及农事,都积极得很。更何况,您说的那温室那么神奇,我真是忍不住想快点见识一下。”
秦牧点点头:“玻璃做的怎么样?”
烛浅笑了笑:“已经有不少了。只是,五十个温室需要的玻璃还是太多了,咱们的人又不熟练,速度有些慢。”
秦牧看了一眼四周:“有多少,就先建多少。不然,等你全部弄完,我的红薯就全烂了!”
烛浅笑着称是。
秦牧又问道:“李黑有没有说,这玻璃怎么能做快点?”
烛浅回忆了一下道:“确实有说,他说这玻璃工艺并不复杂,只是咱们的人之前没有接触过。若是有比较熟练地匠人,速度或许会大大提升。他说……”
“招募些墨家弟子?”
秦牧打断了烛浅的话:“墨家是大秦明令缉捕的对象,我们在咸阳周边,不可能大量公开招募,否则太容易被盯上了。”
“你告诉他,能够私下联系上的,可以过来,但是得给自己找好身份。如果做不到的,就算了。”
烛浅应了一声。
秦牧看着大棚,有些出神。
墨家的重要性,毋庸置疑。
他们表面上是一群手工匠人,可其实……
都是些军火商!
这么说,并不夸张。
后世之人,往往把墨家作为攻城云梯、守城弩之类春秋战国期间出现的大杀器归结为墨家的制作。
以秦牧这六年来搜集的一些小道消息,就算有些夸张,也是bā • jiǔ不离十。
再加上墨家的组织结构比农家还严密,又具有强烈的反秦倾向。
所以,理所当然的成了大秦严打的对象。
如今,至少在明面上,大秦已经没有人敢自称墨家弟子。
当然,背地里,肯定还有是有不少。
秦牧还是很想把墨家收拢到手下的。
毕竟,秦末乱世之中,这些人制作的战争器械,足以左右一场战争胜负。
再者说,他不要墨家,总会有人要。
到时候,那些原本可以掌握在他手里的弓弩,可能就会变成敌人用来攻击他的武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