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 弾棉花,半斤棉弹成八两八(2/3)
在座的人浑身一颤。
作为吃过饭,李预提供的一个深厚又有见地的情报计划。
今晚饭都没吃,又得知了一个惊天的消息。
要知道大唐如今商业重税,就靠盐的交易而来。
正因为江南等地盐商兴起,这才早就了江南的繁华,以至于隋炀帝杨广不惜耗费人力物力,开凿运河。
也正因为这运河,让百姓们的忍耐力到达了极限,这才有了天下皆反。
究其根源,还是在于杨广想掌控盐的贸易。
天下众生,没有盐就没有力气,盐是不可或缺的。
而李预一张嘴,就把盐给数落的分文不值。
长安地处帝国西北,雨水不多,这早就了西北苦寒之地盐碱病害数不胜数。
不少地方都不适合种植了。
要说先前见到李预庄子里能种植那么多作物就足以令他们震惊,而现在李预提出了通过盐碱地加工制造食盐,那将为大唐带来多大的好处,在座的几人都不敢想象。
“要是没记错的话,书院农书第三层第一本书就是关于盐碱地如何治理以及采集加工的,你们蹲里面两次了,都没看到!”
一说起书院,几人都醒悟过来。
后悔没有多看几本农书。
“那我明天带人去盐碱地挖盐矿,那岂不是能发好大的一笔横财!”程咬金目光明亮,改变大唐运势的事,由他出马是最合适的。
李预看着烤好的肉串,轻轻吹了两口,淡淡道:“那可是大工程,等李二回来再处理吧,你们跟着我做粮食生意不好么?”
李世民嘿嘿一笑,“也是,听李预的,那盐碱地凿取,加工,不知道要多少人手,咱一时半会招不到那么多人!”
杜如晦不合时宜的提了一嘴,“我记得李预说,可以带走刑徒前去劳动改造来着!”
李世民不明就里,在杜如晦解释后,这才握拳道:“妙啊,既然人手不足,那刑徒也接近万人,还不如去参加劳动,增加效益之余可以减刑。”
往常的刑徒徭役,都是做一些开凿道路的苦刑,死伤者无数。
而李预提出的办法,只需要严加管教,便能长期稳定的为大唐增加收益,一些刑徒做的好了,还能改变户籍,从罪囚变为正常人。
熟练的工人,是很被社会需要的。
“李预,不会是要去挖红薯吧!”
杜如晦拿着才烤好的肉串,正吃了两口,听到陛下提了个新的东西,插话道:“红薯,那又是什么?”
李世民顺口达道:“是一种亩产万斤的粮食!”
“亩产,万斤,粮食……”
“杜大人!”
李预一把扶住杜如晦,无奈的看着老李,苦笑道:“你们几个,明知道杜大人受不得这个刺激,还激他作甚!”
李世民顺手取下杜如晦手中还没吃的肉串,摇头道:“我也不知道杜大人如此经不住激动的心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