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打闷棍(2/4)
还有一支千人队的清军人马,从沙河儿堡露营地出发,向松山开进。
沙河儿堡距离松山只有八十里地,但之间要渡过两条河流,一条是连山河,一条是七里河。
连山河就在沙河儿堡不远,想必情报来往期间,那部分清军已经渡过了。
而第二条七里河,就在塔山北面二十里,且依着磨盘山和帽头山,又下着大雾,天时和地利都合适伏击。
徐煌不想失去这个打闷棍的机会。
松山的明军处于绝对劣势,松山的攻守战,徐煌即便在清军后面搞偷袭,也很难占到便宜。
唯一有可能占便宜的,就是伏击清军的援军!
所以,徐煌决定在七里河,借助有利地形,打清军援兵一个措手不及。
不求有多大的战果,只要能给鞑子一点颜色看看就行。
这样,既可以挫伤清军的气焰,又可以提高宣武营的士气,让这些新入伙的边军同志们看看,鞑子是可以击败的!
明军最缺的就是士气。
松山之战,八旗军给明军造成了巨大的心里震撼,现在的明军,对八旗军谈虎色变。
徐煌要用一次伏击战,打破笼罩在明军将士心头的阴影,让他们再度雄起!
一个时辰后,大队人马顶着大雾赶到了磨盘山,占领了七里河南北两岸的有利地势。
徐煌掏出册子,毛笔在上面勾勾画画,片刻后抬头,对身边一众军官道:“鞑子将在一个时辰后路过此处,各部按照本官的作战计划埋伏好!”
边军千总王锦煊愕然,这徐将军什么路子,竟连鞑子什么时候出现都知道?
他不知道的是,徐煌通过叶渊文的情报,以及清军的行军速度,精准地计算出了他们的行进时间。
这就是情报的优势!
没有过多的言语,各部开始分头行动。
为了把那部倒霉的清军吸引过来,徐煌命叶渊文率几骑去挑衅鞑子,又让崔武带着二十辆辎重车在附近溜达......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