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 定天下之策(2/3)
福林候,定边候。
平凉王的军队需要从福林候的地盘上横穿而过。
到达朝廷控制的区域。
进而再往西穿,就能抵达武功候的地盘。
苏家。
武功候,定襄候两个诸侯一左一右分布在北疆。
平凉王需要穿过这两方诸侯的地盘,进入西北域。
西北域最重要的有两个地方。
一个是望都山。
另一个汉江。
望都山是西北重地,为了阻隔蛮夷扩大战果,有非常强的兵力。
另一个是汉江。
汉江发源地在十万大山,在西北绕了一个大圈之后,又折返了回去,从十万大山的尾部绕了一圈,进入了西域。
可以说是西疆和西北疆域的分界线。
过了汉江,便是析州的地界。
可以说。
只要平凉王抵达析州,就算是有天大的本事,都再无可能翻身。
可以说。
这是跨度最大的一次调兵。
平凉王所拥有的兵力,将会跨越八个诸侯之地。
从奉田候边界擦混过,抵达福林候地界,在穿过武功候,定襄候,进入北疆。
穿过望都山,汉江,抵达析州。
这之间的长度,将是两个十万里。
这会是一场上上百天乃至半年时间的远行。
“辎重不能带,带了根本不可能快速星君。”
“战车,马匹,士卒,只带这三样东西。”
“其余物资,在沿途设立兵站,让所有通过这条路线的诸侯藩王休息。”
“以一天五百里计算,每五百里,设立一处兵站,每天行军时长在六个时辰以上。”
“最迟两百天,我必须要要在析州见到平凉王。”
“每天必须要星君进度汇报,并且每处兵站的主官证实,若不能按时抵达,休怪我无情。”
武岳冷冷的说着。
这已经变成了铁血的将令。
就算是下刀子,也要赶到。
谷諴
尤其是采用这种阶段是供应方法,望梅止渴。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
就可以依次按照两条路线来安排。
一条路线。
从东、西北、西、西南抵达十方城。
另一条路线,从东、西南、西、西北抵达十方城。
也是两个距离西域最远的藩王,平凉王和定武王。
平凉王他可以放心。
但是定武王却不同。
这位的实力,跟靠山王不相上下,却没有靠山王那么自大。
平时不显山不露水,深藏不漏,没有炫耀自己的武力,也没有什么逾越之举,平时就是闲散度日。
但是只要深入定武王封地查探就会明白,定武王兵精将广,不容小觑。
旗下有十万精锐力量,随时都可以扩充为三十万。
而且因为第水绕丰富,土地肥沃,没有水灾也没有旱灾,甚至比靠山王还要富裕一点。
会不会听命他不知道。
但是他只知道。
如果定武王敢反,他就敢杀。
除此之外。
就是沿着两条行军路线的诸侯了。
西北线,各个诸侯都必须要先后出发,而且必须要合理的安排这些诸侯的行军路线。
不能让这些诸侯汇聚在一处的机会。
人多力量大,人多壮人胆。
真要是全部聚集在一起,人数超过百万大军,就是极不稳定的因素。
所以必须要将所有诸侯的星君路线全部给错开。
不管有没有私底下联系,但是只要发现汇合的踪迹,就是谋逆的情况。
在这种情况下,仁慈是没有任何用处的。
武岳迅速判断,并对各个行军路线,星君日期进行调整。
只要按照规定,就可以做到错开汇聚。
而只要错开,就翻不起大浪。
这包括并州的奉田候,洛州的苍离候,西北域的福林候,定边候,北疆的武功候,定襄候。
就在这原本路线上的诸侯,都需要分前后行军跟上。
这需要极其严密的规划。
如果没有一个合理的路线规划,这其中出现一些极为糟糕的地方,会严重的耽误行军速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