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7、美军上阵(4/4)
小鬼子在岛上还有一些补给,但是被小鬼子故意困在海滩上、丛林里面的残留美军可就糟透了。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两国之间的技术实力、工业实力,终于体现出了影响战争进程的巨大作用力。
战斗进行到第十七天,美国本土紧急研制的最新式火焰喷射器,经过升级改造的肩扛式火箭筒,也就是名噪一时的巴祖卡终于送到了前线。
关岛一战的残酷性,让美国海军官兵终于认识到迫击炮在丛林里面基本上就是废物,没有直瞄火力根本就无法打仗了。
巴祖卡本来是用来攻击坦克的,但也是步兵最合适的直瞄火力,攻打堡垒、洞穴最好不过。
与此同时,美军舰队所属的潜艇部队,彻底切断了日军的海上补给线,战争的天平终于开始向美军倾斜。
真正导致关岛攻防战分出胜负的因素,就是原本到孟加拉湾指挥对英国海战的山本五**将,听到关岛已经岌岌可危的消息,乘坐专机紧急返回的时候,被萧腊梅的电台监听小组截获了电报,并且破译出来。
白书杰得到消息以后,第一次没有派出飞机拦截,而是给龙城导弹团下达了试验地空导弹的命令。
为了这一次实弹试验,龙城、古晋、沙巴一线的六十四座大型雷达,全部联动起来对整个空域进行无缝扫描。
在白书杰的印象中,山本五**将的座机,应该是g4m型中型轰炸机,有六架战斗护航。
g4m型中型轰炸机翼展米,机长米,乘员7人,双引擎,最高时速436公里,升限9100米,航程可达3640公里,装备3挺机枪、1门20mm航炮,可载炸弹1吨炸弹。
白书杰没有动用空军,就是不想让人知道自己插手关岛之战。免得日本小鬼子一怒之下又要和自己拼命,反而给美国鬼子解围,这不是白书杰喜欢看到的结局。
唯一的办法,就是让山本五十六和他的机队编组突然失踪。
不管这个悬念能够隐瞒多久,现在关岛那边的好戏才开始,只要日本小鬼子暂时不把矛头对准自己,首先和美国人继续拼命就行了。
1944年6月29日上午十点三十六分,雷达首先发现目标:“泰国湾上空出现一个机群,初步判定有七架飞机,平飞时速385公里,高度7500米。”
“雷达保持跟踪,导弹团全部二十四枚导弹进入发射状态,然后分组跟踪。敌机进入在万安滩上空就立即发射,争取第一轮就摧毁目标。”
毕竟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