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5、遭遇险情(2/3)
但是,淞沪战场的局面让小鬼子遭到当头一棒。守军不仅没有后退,而且是死战到底,寸土不让。
由于受战局影响,正在海上待命的青岛特攻部队被迫增援上海,小鬼子大本营只得通过外交手段与青岛当局交涉,让小鬼子侨民撤出的同时从青岛撤兵。
不久,小鬼子大本营为了策应淞沪战场,再次考虑攻打青岛,让蒋某人的政府军难以两全,结果陆军与海军的将领意见完全相反。
陆军大臣坂垣征四郎和海军部次长山本五十六,对于战局的分析产生了巨大分歧,所采取的对策自然也是大相径庭,争得差点儿大破脑袋。
坂垣征四郎认为,既然淞沪战场已经打成胶作状态,现在就应该海陆并进,集中力量全力突破当面的防御,彻底击垮守军。即便不能达此目的,也可以稳定战局,等候华北部队从西面的策应。
海军部次长山本五十六则大嘴一瞥:“还等啥?现在青岛的中国驻军兵力甚少,海军一鼓作气就解决了。然后会师南下夹击守军,围歼蒋介石三十万大军,则大事定矣!毕其功于一役,彻底解决支那问题就在眼前,别耽误时间了”。
就这么地,小鬼子的海、陆军将领互不相让,天皇陛下也无法“圣裁”,海面上的第四舰队司令官,丰田副武中将自然无所适从。
陆军大臣坂垣征四郎眼看自己的部队在上海伤亡惨重,山本五十六就会看笑话,根本没有真心帮忙的意思。因此向天皇提出另外一个构想,也是他早就准备实施的方案:
“另外从本土派出一支援军,直接从杭州湾登陆,直插京沪之间,切断敌人守军的后路,然后一举歼灭之!”
只要大家不吵架,天皇陛下就得过且过。一看山本五十六等人没有反对,因此就批准了陆军部另外组建两个师团,从杭州湾登陆的战略方案。
就在敌人大举调兵遣将、即将大兵压境之际,蒋介石却又深陷于列强干涉制止日本侵略的希望中,这样的念头他一直没有断绝过。
淞沪这一仗,是被日本人逼迫太甚不得已而为之。蒋某人“打”的目的是为了将来可以更好地“谈”。而国际社会的调解,就是他紧抓不放的救命稻草。
所以,当蒋介石闻听国际联盟要于11月3日在布鲁塞尔召开“九国公约”会议,讨论中日之战,立刻喜出望外。
本来,蒋介石已听取了白崇禧、陈诚等人建议,决定放弃上海,采取持久战策略,全军退到上海外围既设之国防工事固守,抗击消耗日军,这么做在当时形势下是明智的可行之举。因此,蒋介石对前线下达了撤退的命令。
但“国联”要开会的消息传来,让蒋介石“大为振奋”,竟然不知道小鬼子已经宣布退出“国联”了!人家都不愿意和你玩游戏了,他还在那里做美梦!
前车之鉴:九一八事变、卢沟桥事变,国联都说过几句不疼不痒的话,有用吗?没有!但是蒋某人根本就不想抗日,所以始终抱着这个幻想做梦!
11月4日夜10时,蒋介石带领白崇禧、顾祝同等人乘火车,冒雨来到国民党淞沪前线中央军总部驻地南翔,在一所小学里召集由师长以上将领参加的紧急军事会议。
在会上,蒋介石说什么九国公约会议对国家命运关系甚大,公然说“这是中华之希望所系”。还要求将领做更大的努力,在上海战场再支持一个时期,至少10天到两个星期,以便在国际上获得有力的同情和支援。
会后,便宣布撤销撤退命令,各部队坚守原先阵地。新命令传到阵地上,部队一片哗然,短短时间内命令两次反复,使得中国守军士气大受影响,一些已经卷好铺盖要走的士兵只好又匆匆返回阵地,队伍秩序开始出现混乱。
五个小时后以后,也就是1937年11月5日拂晓,小鬼子新组建第10军在柳川平助指挥下,由舰队护送在杭州湾金山卫附近之漕泾镇、全公亭、金丝娘桥等处突然登陆,包抄淞沪中**队防线南方的背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