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4、白书杰布局(1/4)
还在1937年7月11日的时候,由首相近卫文麿、外相广田弘毅、陆相杉山元、海相米内光政、藏相贺屋兴宣这五个人参加,专门召开了一次“五相会议”。
这次会议讨论的主要议题,就是“卢沟桥事变”以后,帝国政府应该怎么办。五个老鬼意见不一致,对于究竟应该如何掌握处理“卢沟桥事变”的尺度犹豫不决。
军方要求“扩大化”,参谋本部要求“慎重化”,这两种意见正在争论,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完全统一。
陆军省军务课课长柴山兼四郎大佐、参谋本部作战部部长石原莞尔少将、战争指导课课长河边虎四郎大佐这三个人认为:
“如果和中国开战,即使把战斗区域限制在黄河以北地区,至少需要做如下准备:一、同时动员15个师团;二、使用一半以上到目前为止积蓄起来的军需准备量;三、战火可能烧过黄河,扩大到上海;四、半年以上的作战时间;五、55亿日元以上的军费。”
“如果要同时满足这些条件,陷入经济危机泥潭的帝国经济是承受不起的,所以需要暂时采取不扩大政策。”
但是,随着睦月号驱逐舰、樱丸号运兵舰的被摧毁,岛国参谋总部终于认识到:如果不能采取断然措施拼命一搏,大太平洋矮矬子皇军的尊严,军国主义就执行不下去,那样后果可能更严重。
石原莞尔否定了自己前不久的“暂不扩大”的原则,下令在内地再紧急动员三个师团,以援救在平津一带遭到顽强抵抗的日军。
小鬼子在对外国际问题上如此反复无常,犹如儿戏,这需要从太平洋矮矬子的“民族性”里面去找根源。
太平洋矮矬子这个民族,有一个特点,也就是他们最为推崇的一点,那就是“只重过程,不问结果。”
太平洋矮矬子认为:“做不做是态度问题,做得怎么样是水平问题。”(现在国内好多不学无术之辈推崇这句话,殊不知这句话是一个巨大的悖论,其实狗屁不通!)在处理“卢沟桥事变”这件事上,首先,矮矬子的参谋们没有想到他们的一个决定,会引起几乎亡国的后果;其次,就算是亡国了,对他们也不重要。
矮矬子认为:“亡国不亡国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现在爱国就行了。”
不管怎么说,白书杰绝对不允许矮矬子们把国内经济恢复了,然后集中全力来对付华夏民族。
因为矮矬子的工业基础起.点更高,华夏民族一穷二白。等你华夏民族发展一分,小鬼子又发展了十分。这样差距只会更大,永远没有缩小的可能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