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二章 朝廷变局(二)(2/3)
杨嗣昌思前思后,命令范毓宾找洪齐云接触.
直接求林纯鸿,杨嗣昌拉不下脸面,能通过洪齐云中转一下,搞成民间合作的形式,杨嗣昌觉得更能接受.
洪齐云在购买了火烧坪,马连的钢铁工坊后,一举成为荆州最大的民营钢铁辊商,技术水平虽然不如大冶,裕州的钢铁工坊高,想来也能满足永平的需要.
事不宜迟,范毓宾立即亲自前往荆州找寻洪齐云.洪齐云在得知范毓宾的来意后,哪里敢擅自与圣源商号合作?立即上本至郭铭彦处.
自然,此本又到了林纯鸿处.
林纯鸿将洪齐云唤来,说道:"辽东的冶炼工匠,本候都派了,永平自然也能派.这事就交予你,不要怕技术外流,做工坊的,最怕固步自封,技术一直不革新.至于你想从这事中得到什么好处,你自己和范毓宾去谈!"
这可是天大的好处,洪齐云大喜,激动得都不知说什么好.
林纯鸿继续吩咐道:"不过,你先不要松口,本候还要等等,看杨嗣昌拿出什么好处来."
……
洪齐云一直不表态,直把范毓宾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一般.
等到第三天,林纯鸿得知杨一仁调任吏部侍郎,包哲东升任工部侍郎,林纯鸿方才命令洪齐云松口,开始与范毓宾谈判.
洪齐云现在最缺的就是矿藏,范毓宾倒也爽快,直接将迁安的一处矿藏转让给洪齐云,方才让洪齐云答应精诚合作,将永平建成大明的钢铁中心之一.
范毓宾与洪齐云都是商场上的精英,组织能力非同一般,堪堪到了年底,第一炉钢铁出产,时间居然与南芬差不多.
郭铭彦设想中的第四个钢铁中心.[,!]——交州钢铁中心,还是没影的事,如果运气好,可能会成为大明继大冶,广州,裕州,南芬,永平之后的第六个钢铁中心.
钢铁工坊的繁盛,直接导致煤矿采掘业,炼焦业的繁盛,其余如运输,车辆制造,重挽马培育,石灰石烧制,耐火砖烧制等等一系列行业都快速发展.
产业的兴盛,致使朝廷,荆州,满清税收都大幅度上扬,大明土地上,一片热火朝天……
※※※※※※※※※※
杨一仁由礼部侍郎调任吏部侍郎,属于平调,级别并未发生变化.而包哲东调任工部侍郎,则升了一级,达到了包哲东以前从未想过的高度.
待包哲东正式履新,杨嗣昌马上下了一条命令给包哲东:组织人马勘测通州至京师钢轨路路线,拟定筑路方案,做好预算.
天下大哗.
朝堂之上,官僚纷纷上书,极言杨嗣昌昏庸误国,有修筑钢轨路的钱和钢铁,还不如多造些兵甲,给官员们涨点俸禄.
甚至还有官僚提出,至少有数万人依托通州至京师的物质输运谋生,一旦修筑钢轨路,数万人无事可干,必然成为京师周边的不稳定因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