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三章 禁卫军(3/4)
高层的斗争,孙应元和陈奎参合不了,更别谈影响和主导,只好听天由命,继续北上。
待禁卫军抵达通州后,弃舟登陆,过居庸关、八达岭,最终抵达宣府,总共只花了十二天。
这个成绩,不仅让孙应元、周遇吉和陈奎相当满意,就连杨嗣昌接报之后,也大喜过望,对着李绍翼道:“高起潜知兵,并非虚名,看中的将领,果然非庸人,甚善甚善……”
李绍翼脸上并无丝毫喜悦之色,叹道:“哎,只可惜孙应元和周遇吉都出自京营……”
杨嗣昌笑道:“曹化淳掌控着京营自然不假,高起潜想从曹化淳口中夺食,自然会站到台上打擂台,此事我等不必理会。我等只须做好自己的事情就好。王朴亦出自京营,许定国离宣府太远,至于杨国柱……嘿嘿……这次就辛苦李侍郎走一趟了!”
李绍翼前些日子刚升为兵部侍郎,这时见杨嗣昌拿此说事,慌忙站起身来,拱手道:“阁老说笑了。学生皆赖阁老提拔,哪能不尽心竭力做事?”
杨嗣昌心情不错,笑道:“去吧去吧,朝廷沉沦太久,总得有一两件事提振信心!”
且说禁卫军甲装鲜明、刀枪闪亮,以高昂的士气跨入宣府后,立即引起了轰动。最为关注禁卫军的,当然是宣府的边军。
“一帮老爷兵而已,济得何事?京营演练时,不也花架子搭得很好?不过,一打仗就抓瞎……”
“凭什么这帮老爷兵能穿这么好的甲,我们在边关拼命,却衣不蔽体?”
……
各种论调都有,五花八门,总体上就是嫉妒、瞧不起。后来,禁卫军奉命接防了宣府的粮库、府库、军械库,一下子激起了边军的怒火。边军有了怒火,骂人、挑衅是常事,借此来发泄内心的不满,但是,他们的头头宣府总兵杨国柱连发泄愤怒的机会都没有,他惶惶不可终日,就像等待秋决的死刑犯一般。
杨国柱后悔万分,早知如此,当初就应该彻底投奔林纯鸿,哪里会面临今天的困境?杨国柱想尽一切办法自救,包括造反、逃跑等都想到了,但是,他哪有那份气魄,每日幻想着朝廷只是做做样子而已。
杨国柱的惶恐并未持续多久,仅仅两日之后,李绍翼和王继谟一起抵达军中,手持圣旨,宣称杨国柱贪墨,并拿出了诸多证据,将杨国柱锁拿回京,下了诏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