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小说 > 盛唐风月 > 第一百八十六章 面圣

第一百八十六章 面圣(3/4)

目录

于是,他见杨思勖一路上对自己态度都还算不错,一时福至心灵,遂笑道:“我怎敢比那些相公!话说回来,久闻杨将军勇猛,曾经千军之中取上将级,今日一见,方知闻名不如见面,见面更似闻名!”

尽管这些年宦官地位远比建国之初来得高,尤其是他和高力士这样随同当今天子重定天下的功臣,但平素文臣不假辞色,武官嗤之以鼻,少有人会等闲相待,杨思勖性子又比高力士爽直得多,登时嘿然道:“状元郎这话,我可担当不起。”

话虽这么说,他对杜士仪自然更客气三分,到了紫宸殿时,还额外提醒了几句。紫宸殿已经是属于内朝的范围,平素退朝之后宰臣面圣多在此处,因也称作是入阁。尽管第一次踏足此间,但礼仪进退,不论是身为世家子弟,从小受到的教育,抑或是跟着卢鸿这些年的熏陶,当杜士仪被人引到御前行礼时,礼仪娴雅纹丝不乱,待站起身之际,他就只听上传来一个沉稳的声音。

“抬起头来。”

既然天子已经说了,杜士仪便坦然抬头。当看见一个三十出头的男子正盘膝而坐,一手支着凭几,饶有兴味地看着自己。四目相接的一刹那,他只觉得天子仿佛微微眯起了眼睛,面前仿佛突然多了一种说不出的压迫感。

“朕听说你县试府试省试,第一场帖经全都是十条皆通,既然如此精通经义,缘何不去考明经?”

“回禀陛下,明经及第,守选匕年,而进士及第,守选三年。”倘若没有杜思温的提醒,此刻杜士仪少不得踌躇一二,但既然杜思温的意思是实话实说,他索性坦坦荡荡,“臣自幼父母双亡,只得一个妹妹相依为命,若非她拼命相救,断然没有今天。所以,臣如今诗文经史有所小成,只希望能让她异日出嫁的时候,能够风风光光为夫家所重!”

这个回答顿时让李隆基哑然失笑。报效君父之类的豪言壮语听得多了,如此小儿女的思量却新鲜少见,再加上杜士仪这初出茅庐的年纪,他的态度渐渐比刚刚温和了一些:“朕观你之试赋,用韵极准,句式新奇,对仗时颇为壮阔,然则要说雄奇华美,却是未必。你自己以为如何?”

得知李隆基竟然连自己的几篇试赋也都看过了,杜士仪便躬身说道:“陛下所言甚是,臣胜在博闻强记,一本切韵尽入心中。而所用句式略有突破,亦是诸位前贤启所致。“

“可你此次省试的五篇策论呢?帖经可说是博闻强记,试赋亦可说是名师出高徒,然则李纳所出五题,每一题切关政务时势,你既年少,这五篇策论洋洋洒洒切中要旨,莫非和你当年重病突愈一般,亦是拜神明所赐?”李隆基的语气突然变得咄咄逼人,“少年才高,长于经史诗赋,此不足为奇,可长于时务之策,政治之论,你可有什么想说的?”

“回禀陛下,臣在平康坊中,曾经开了一家书坊。”杜士仪深深吸了一口气,见李隆基对他的顾左右而言他仿佛有些不解,甚至微微皱了皱眉,他方才继续说道,“臣自从当年一病之后,便一直抄录各家经史典籍,寄居东都永丰里崔宅和长安平康坊崔宅期间,承蒙主人允准,长住藏书楼阁,尽阅其中藏书。除却古籍珍本之外,尚有崔氏多年积攒下来的政论奏疏以及各色边塞要情和地图,因见猎心喜,一度抄录了许多。臣虽年少,但可以依赖的,是大唐开国近百年来诸位贤臣名臣的见地和智慧。”

李隆基从不是轻信之人,闻言眉头一挑,命身旁宦者去拿来了他令人抄录的那策论卷子,随意拣选其中数条,令杜士仪道明其中出处,听其泰然自若诵其出处卷章所在,果然是将那些归纳变幻以充己用,他逐一考问了五六条,终于完全相信了。

若是自恃天赋的天才少年,并无出奇之处,然则这少年郎倒是颇有恒心毅力,最要紧的是,他不是引用前贤之语,而是用寥寥数语另外归纳要旨,还加入了自己的见解!

然而,想到杜士仪竟是出自嵩山卢鸿门下,他在沉默了片刻之后,终于开口问道:“若朕令你回山请乃师卢鸿出山,你可愿意否?”

“臣……不愿。”面对这么一个不能不招架的问题,杜士仪深深吸了一口气,这才再次下拜行礼道,“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卢师与臣有传道授业解惑之恩,臣不敢以君迫父!况且陛下圣明,已然赐官放卢师回山,天下皆称颂陛下纳贤容人之雅量,若出尔反尔,恐失人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美漫哥谭没有蝙蝠侠 火影:刚当海贼王,我重生成佐助 医仙之纵横无敌 村野小神医 以暴制暴,从暴君杀成千古一帝 出国后,我带回光刻机能一等功吗 我以道种铸永生 古仙传说 盘龙之亡灵主宰 末日进化:开局捡到一个美女丧尸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