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二章 李九成跑了(3/3)
到得后来,知道新辽军无意杀害他们后,俘虏们也放下心来,不再没命的奔逃,度也开始放缓下来。但是一旦他们脚步慢了,关锋又会率着部下赶上来,凶神恶煞的驱赶他们快跑,不然就杀了他们,于是俘虏们只得又开始奔跑起来。
关锋知道这群乌合之众也确实跑累了,毕竟是两条腿在跑,而自己却基本都是骑兵,四条腿自然比两条腿快得多了。所以他也不着急驱赶那些俘虏,带着部下优哉游哉的在后面一边让战马到小河边喝水,一边慢慢欣赏起风景来。
这时墨离和梁佩君、周遇吉、何镇北等人也赶了上来,见此情景也缓马慢行起来。
一条小河蜿蜒流淌着,两岸俱是一人多高的芦苇,此刻虽然已不再青翠,但是在夕阳的映照下却有一种别样的自然淳朴的美。
此时已是冬季,不时有雪花飘落,虽然冷嗖嗖的,但是却也别有一番闲情逸致,若不是正在行军途中,若不是为了生存到处战火连天,路有冻死骨,这番美景也足以让见惯了后世到处水泥森林和各种污染的墨离陶醉其中了。
明末这十几年的冬季奇寒无比,史称“小冰河时期”,全球温度严重下降,其中大明疆域内更是重灾区,在一千年内最冷,在一万年内也可以排到第二位,一百万年内可以排到第七位左右。
如此气候之下,冬天严寒,夏天干旱,没有天灾才怪了。严寒和干旱造成农作物大面积冻死旱死,根本没有什么收成。
农作物长不了,人吃什么?
百姓没有任何东西可以果腹,官府也没有办法赈济全国那么多的灾民。而得不到政府接济的灾民自然就要自己寻找活路,他们能够也唯一能自救的办法便是去抢。
饿急了,不造反才怪。
俗话说,三年丰裕一年灾,也就是说三年丰收积累下来的粮食,才能够抗得过一年的灾害。但此刻的大明却是已经连续受灾近十年了,试想可知眼下的大明已经到了何种惨状。
天气越来越冷,粮食越来越少,流民也是越来越多,再加上崇祯登基以来,重用东林党那帮贪官污吏,便是他再如何勤政也无法改变亡国的命运。
东林党人,大多满口空谈爱国仁义道德,一遇事情却多是束手无策,拿不出半点办法。在朝为官则党同伐异,下野为民则抨击弊政,看上去满是凛然正气,其实不过空谈误国之辈。
年初墨离提出的大面积推广种植红薯土豆等杂粮的方案,亦被那些满口仁义道德的各级官员们斥之为异端,束之高阁,仅陵川、河曲两地种植。
崇祯重用这样的人治国,如何能够避免吊死煤山的命运?
一路上所见,路旁不时有散落的白骨,令墨离再也对眼前的美景提不起任何兴趣。
正要策马前行,驱赶俘虏们快些逃跑的时候,忽然何镇北急匆匆赶来禀报:“将军,前面十里现一支大军正朝这边赶来,敌我不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