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七章 争夺花魁(3/4)
古代的识字率不高,这是一个普遍的常识。即便金陵这样的名城,江南的文化、政治中心。城中识字的人,在两百万人口的比例中也不算高。
而此刻,如果说在莫愁湖外围赶集市、凑热闹的市民,文化普及程度不是高。那么,胜棋楼外观众席上的三百多人,各家青楼的名妓,来往的随从、管家识字就很普遍了。
萧幼安带着监生免费派发报纸,还有扬州盐商汪家带着徽商跟着做呼应,报纸上的内容很快就在观众席中传扬开来。
这份名为《金陵简报》的四开小报上题头就是一个显眼的大标题:点评金陵花魁大赛诸名妓之优劣,独家内幕消息大派送。
这种语言风格,熟悉贾环的人一看就知道是他的手笔。
…
…
片刻后,坐在胜棋楼一楼大厅中,等待、观看贾环作画的gāo • guān、权贵、名士、士子都接到自己随从悄悄送进来的报纸。
此时,距离贾环开始作画已经过去半个小时,他才刚刚在画卷上勾勒了一个开头的架构。厅中等待的十名名妓们都尽量保持着笑容,想要将自己最美的一面留下来。凭借这幅十美图,她们的身价、名声绝对会飙涨。
就在这时,陈高郎突然出声,“妖言惑众。岂有此理!”
自报纸传进来之后,大厅之中安静的氛围就变得有些吵杂,到处都是低低的讨论声。这时,看完第一篇报道的吏部尚书陈高郎禁不住震怒,脸色阴沉,将报纸重重的拍在桌子上。
坐在首位上的中散先生心中微微一笑,他手边亦有一份《金陵简报》。
做官做到正二品这个级别,养气功夫都是不错的。但是,由不得陈高郎不动怒。
报纸中以“某尚书家”这个称呼称呼陈家。先将夺魁的大热门紫南姑娘狠狠的夸了一通,阐明她最近在秦淮河上红透半边天的原因,随即笔锋一转,将复赛第一日夺得第一名的苏诗诗和紫南做对比,字里行间褒苏贬紫。
文中,末尾更是写道:“紫南姑娘夺魁,最主要的原因是某尚书家力捧。有心的看官应该能发现某家的长公子与紫南姑娘过从甚密。而非她的实力超过苏诗诗。只说容貌一项,就是大有不如。诸位看官要想了解花魁的风采,还是要去见一见苏诗诗姑娘。不识京城苏诗诗,阅遍青楼也枉然。”
通篇文章读下来,简单的说,就是之前夺冠的大热门如紫南、袁静香背后都是有人捧的,不是水平超越苏诗诗,涉及暗箱操作,不公平、公正。真正的江南花魁应该是苏诗诗。
给人当众说搞暗箱操作,这是道德问题,陈尚书如何能忍?
大厅之中,议论的声音顿时大了起来。牵扯到其中的甄应嘉不满的道:“国子监监生理该好好读书,为何流连青楼?”顿时一片附和、指责之声。
卫弘看着报纸沉思,他已经感受到报纸中文字的力量。一个人就一张嘴,你说出去的话,外面观众席上的人会听吗?只怕外头已经在质疑比赛的公正xìng • ba?
贾雨村沉吟着喝着酒,目光在正在聚精会神作画的贾环身上打转。要说,这件事和贾环没关系,他是不信的。很多事情,不需要证据,只需要看法。
中散先生此时并没有叫停贾环作画,也没有快刀斩乱麻的宣布名次,而是拿着酒杯喝酒。仍由情况发酵。
随着陈高郎、甄应嘉等人的表态,大厅中的气氛渐渐的紧张起来。卫弘出言劝道:“谣言止于智者。诸位不必动怒。请贾大人派人去将发报纸的国子监撵走就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