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小说 > 明末工程师 > 分节阅读 491

分节阅读 491(2/2)

目录

如今一镇九省的摊子并不比大明小多少,李植治下的人口足有七千多万人,各种事务纷繁复杂。如果李植事必躬亲,肯定会被累死。

不过李植对于政务并没有一把抓的欲望,李植深谙分权的好处,将各地的事务分配给管理地方的官员。

在一镇九省,地方上的巡抚和军管“总督”权力是很大的,即便是一些大事,李植也仅仅是要求地方大员事后报备。李植对于地方上的事情只要求管得好,并不要求事事听从自己的安排。

比如中南半岛从日本雇佣十五万失业武士管理山区的事情,李老四只是写了一份文件报到李植这里,李植回了两个字“准了”,负责日本事务的郑开成和负责中南半岛的李老四就把事情办了。其中错综复杂的人事和财务,李植一点都没有管。

李植的这种作风和一镇九省不断对外拓展的文化是息息相关的。如果想把前线的事情办得有效率,高度集权是不太可能的。以史为鉴,无论是不断扩大华夏版图的东周列国还是气象巍巍的盛唐,其政治都是高度分权,而不是集权。

公文到了李植的办公桌上,其实李植看不看都无所谓。李植其实只管领地的战略方向。

翻看了一会儿各地的文书,李植突然抬起头,皱眉说道:“一个多月了,天子还没有回复寡人的奏章。”

请假一天

本书上架了。

我是个准新人,这本书开始我是没报多大希望的。

没想到一次次上分类强推,后来又上了首页六频推荐,三江推荐,全站强推,到今天有了一万多读者。

很感谢编辑虎牙,是他一直在后台支持我,给我网站推荐。也感谢三江推荐频道的主管。

更令我感动的是热心的读者,热心的读者们一直在给我投票。这些天你们每天给我一千多张推荐票,让我感到真的有人在支持我的书。

推荐票排行这些天一直在一百多名,让我十分惊喜。原来我这样一个准新人,写的书也能在某个排行进一百多名。

然而我白天要上班,虽然坐办公室时候可以走走神思考情节,但每天晚上只有七点到十一点四个小时码字。

加上手又残,每个小时只能码一千个字,每天只能更新四、五千字。周六周末也在查资料,想情节。写过历史文的人都知道,写历史文要查的资料是没有底限的。有时候一下子卡文了要查资料了,就折腾到晚上十二点,甚至一、两点。

我是个中学物理老师,没什么钱,写这本书的初衷是想赚点钱补贴家用。然而我却一直不敢上架,怕上架了成绩太差。

现在网站通知上架了,就豁出去了。

希望上架后,读者们能像你们投推荐票一样继续支持我,订阅本书。

昨天晚上很晚睡,多写了六千字,今天可以多更新三章。今天晚上也准备晚点睡,多写几章。上架后,是会努力一点的。

谢谢大家。

第一千三十章使命

听了李植的话,殿中的一镇九省gāo • guān们抬头对视了一阵。

洪承畴表情复杂地看了李植一眼,拱手问道:“大王,这科举非废不可?”

李植看了看洪承畴。

在天津,人人都知道公德和私德的区别,人人都知道儒教忠孝仁义的误国,这是不言而喻的事情。实际上,李植在一镇九省已经先人一步废除了科举,改以公德取士,这种改变带来的效果就是一镇九省的朝气蓬勃,生机勃发。

洪承畴在天津待了这么多年,不可能不知道科举的危害,不可能不知道公德社会的巨大活力。

洪承畴明知道这些,却还是问李植是否一定要废科举,显然洪承畴是另有所指。

沉默了一会儿,李植才说道:“洪部长何出此言?不废除科举和儒教,不在大明推行公德社会,怎么让大明的百姓富裕?怎么让大明这个国家富强?”

洪承畴沉吟片刻,说道:“大王,科举以儒学开科选士,选的是把忠孝仁义学得最好,学到骨子里的儒生。下官幼时读书几十载,深知其中的厉害。这科举与其说是选人才,倒不如说是选奴才,选对天子最感恩的奴才。”

“当然,几百年下来文官控制官场,进身的士子越来越不把当官看成是天子的恩德,而看成是自己的本事,看成是理所当然的规矩。对天子皇家的感激,是越来越少。”

“但是无论如何,科举这个制度还是保证了儒教在大明的统治,保证了忠孝仁义成为一种礼制,成为王爷你常说的‘主流文化’。儒教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因为科举这种制度而深入到百姓的生活。”

“平日里在地方上最有地位的,清一色是苦读圣贤书,开口仁义闭口忠孝的秀才。如果学忠孝仁义学得好,成为了举人,那在地方上更是一言九鼎,被人称为老爷,前呼后拥不事生产。而一句话定人生死的县老爷,那更是进士大儒。“

“因为这样的制度,百姓对儒教的种种教训那是奉若神明。”

“在这样的制度下,哪怕是公德败坏作恶多端的无耻小人,只要是个孝子,那也是让人另眼相看甚至竖起大拇指的。哪怕是横行霸道欺负好人的衙役,只要他帮对他好的人办妥了事情,对得起一个义字,那便是百姓眼中有‘规矩’的差爷!”

“这忠孝仁义,通过科举制度确保了其在社会的统治地位。而百姓既然信奉了忠孝仁义,自然就对天子和皇家忠心耿耿。哪怕是朱明皇室昏庸无道,百姓们也只骂贪官不恨天子。”

“因为恨天子,本来就是不忠的表现,信奉儒教的百姓们下意识地不敢这么做!”

洪承畴吸了口气,拱手说道:“大王,大王你要废了科举和儒教,为的是天下百姓的福祉,为的是把大明建成象天津一样朝气蓬勃。但恐怕在天子的眼里,大王这要废除的是天子的权威,要废除的是天下百姓对朱明皇室的愚忠。”

听到洪承畴的话,李植没有说话。

洪承畴拱手说道:“我看天子是无论如何不会答应这一条奏章的。大王如果进一步动作逼迫天子,恐怕会被天子视为挑战皇室,大王三思啊。”

听完洪承畴的话,李植站了起来。

走到窗边看了看窗外的景物,李植摇了摇头。

“这废除科举一事,确实事关重大。”

一转口,李植却是斩钉截铁地说道:“然而儒教在这大明的统治越强,我就越要废除他。儒教不分‘善恶’只讲仁义,不辨‘是非’空谈忠孝,对社会的公理公德危害极大。寡人如今有一镇九省的基业,当仁不让,要为华夏百姓废除此祸国之源。”

和洪承畴等人不同,李植作为一个穿越者,深刻了解儒家思想禁锢下的中国经历了什么。

因为明朝的文官和武将们没有公德,整个大明坐拥万万子民,却被几十万人的满清破关而入。无耻文官开门揖盗。亿兆汉人剃发为奴。然而被满清统治只是汉人悲惨命运的开始,满清为了维护统治同样尊崇儒教,整个社会依旧昏昏沉沉。西方的侵略者一个接一个地杀到了中国,以洋枪大炮叩关。

中国也曾发起洋务运动,也在十九世纪晚期和二十世纪初期一次次试图赶追西方科技,但因为社会没有公德,因为社会没有效率,这些追赶最终因为国家腐败和社会糜烂无疾而终。

国家贫弱不堪一击,百姓被称为东亚病夫。八国联军横扫京畿,沙俄和日本纷至沓来,洋人的租界在汉人的土地上到处开花,差一点这个民族就永远成为了亡国奴。

作为一个穿越者李植当然明白,不改变社会的文化单单发展先进的科学技术,可以说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最终得到的只是一个虚无缥缈的海市蜃楼。

钟峰站在一边,忍不住大喊了一声:“大王说得是,我早就看这孔夫子不顺眼了,该废!”

高立功也叹了口气,说道:“儒教虽有精妙之言,但对国家确有不妥之处。”

李植走到了殿堂中的世界地图前面,大声说道:“如今的世界不是二百多年前蒙元

目录
新书推荐: 美漫哥谭没有蝙蝠侠 火影:刚当海贼王,我重生成佐助 医仙之纵横无敌 村野小神医 以暴制暴,从暴君杀成千古一帝 出国后,我带回光刻机能一等功吗 我以道种铸永生 古仙传说 盘龙之亡灵主宰 末日进化:开局捡到一个美女丧尸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