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426(1/2)
亩水田?”
冯子山哈哈一笑,指着那个问话的农民汉子问道:“问得好,好问题!这位汉子,你现在种多少亩田地?”
那汉子看了看左右的人群,答道:“我现在一家五口人种十六亩水田。”
冯子山大声追问道:“五口人种十六亩水田,能温饱吗?”
所有人都看向了那个汉子,那个汉子脸上一红,答道:“青黄不接的时候,也是要饿个把月的。到了冬天,棉衣棉被不足,日子也不好过!”
冯子山一挥手,说道:“苦啊!我江淮省百姓的日子苦啊!”
见天津来的冯子山和江淮的百姓同声同气,百姓们一下子对冯子山有了认同感,眼巴巴地看着他。
“江淮省的百姓,为什么活得这么苦?”
听到冯子山的询问,百姓们你看我我看你,都不明白为什么百姓这么苦。
冯子山大声说道:“本差办告诉你们!江淮省的百姓这么贫苦,就是因为地少人多。用一句王爷的话说:‘江淮省两千万的百姓挤在十三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几百年来,人口一年比一年多,而祖辈传下来的田地还是那几块。吃饭的嘴巴越来越多,而种粮的水田始终是那几块,岂能不穷?岂能不苦?”
听到冯子山的话,下面的百姓窃窃私语起来。一些年纪较大的农民都觉得冯子山说得有道理,不住地点头起来。
“要摆脱这日甚一日的困境,就是要向外移民,向外殖民!”
“树挪死,人挪活!再用一句王爷的话:现在是大殖民的时代。我们江淮省的汉人内部人口众多,外部有王爷的虎贲军领路,可谓是得天独厚,自然要做我汉人殖民海外的急先锋!”
冯子山一指那个汉子,大声问道:“汉子,你一家五口人,几个成年人?”
那汉子答道:“有四口人可以耕田!”
冯子山一挥手,大声说道:“到了吕宋,四口人分八十亩田,一年收一百多石稻米!收入两、三百两银子,试问,你家人还会挨饿挨冻么?”
听到冯子山说一年收入两、三百两银子,那个汉子长大嘴巴,惊讶地说不出话来。
两、三百两银子,那汉子这辈子也没见过那么多钱。
两、三百两银子这句话像是一块石头砸进湖面,激起波澜无数。下面的百姓听到冯子山的鼓动,一个个兴奋起来。推介台下面的人群一下子仿佛开水煮熟了,发出哄杂的议论声。
毕竟是草创,在江淮省的百姓心中还没有形成权威。听报纸上的文章,终究还是没有听差爷面对面沟通来得可信。此时听到衙门中的差爷言之凿凿,农民们一个个兴奋起来。
有人再次问道:“差爷!我们若是到了吕宋,就真的每人发二十亩水田么?”
冯子山看了看发问者,正色说道:“不是二十亩水田,而是二十亩极易开发成水田的平地!”
冯子山一挥袖子,大声说道:“那吕宋省地方辽阔,有两三个江淮省大。但是岛上的土著什么都不会,又懒惰又不善于合作,既不会种稻子也不会盖房子,岛上到处都是平坦的空地!”
“你们到了吕宋后,衙门会给你们发地契,甲长里长会带领你们开荒盖屋子,那里雨水充沛阳光充足,只要一年,二十亩椰林或者榕树林就会变成上等的水田。”
又有人问道:“差爷,我们哪有钱盖房子,而且今年若是都去开荒,没有收入,我们吃什么啊?”
冯子山再次喊道:“问的好!新的移民到达吕宋省后,需要盖房子,需要修路,需要开荒,需要建设水利设施,哪一件事都需要大量的物资。而且新移民用一年的时间干这个,需要一年的粮食支持!”
冯子山一挥手,喊到:“需要的东西很多,你们自己事无力筹措的!但是!王爷已经为你们准备好了!如今天津和山东有大量的资金没有地方投资,王爷已经号召天津和山东的商人从民间集资,成立了大量的‘吕宋移民公司’!这些移民公司将向你们提供这一年开荒所需要的一切物资!”
“这些物资,都作价论为银子。你们只需要在新田开发出来后,分五年偿还移民公司的开支。利息也不高,只有一分!按我的估计,新田收获粮食后两年,你们就能把所有的开支偿还!”
冯子山一挥手,两个移民公司的代表走了出来。两人都是范家庄的民间商人,身上自有一种范家庄商人的优越气质,站在台上含笑不语,颇能压得住台面。
这两个商人的出现,让百姓们更相信冯子山的话。
最后冯子山笑道:“若是开发新田失败,王爷包了你们回江淮的路费,免费派船去把你们运回来!如果你们放弃吕宋的田地,从移民公司借出的物资和银子不用还,王爷帮你们兜底!”
听到冯子山的话,下面的百姓顿时沸腾了。
原来天津郡王已经把一切都为百姓安排好了。
那还担心什么,杀到吕宋去开发自家的新田就好了!好日子就在眼前!下面的百姓越来越激动,已经有人大声喊了起来:“差爷,那我们怎么报名?”
“哪里报名?”
冯子山大声说道:“今天现场就可以报名!第一年移民公司只接受一百二十万人的报名,大家想去的可抓紧了!”
“这是大殖民时代!落后的,可别怨王爷的大船没有带上你们!”
第八百五十五章工业支持
范家庄市政厅的礼堂中,李植坐在主席台上,看着对面那些容光焕发的范家庄商人们。
这次殖民吕宋,李植并没有完全依赖天津体系官方的力量。毕竟一百二十万人移民开荒,需要的物资是天量的。以每名移民消耗三十两各种物资计算,这就是三千多万两银子的开支。
李植的财政体系虽然远比大明朝廷富裕,但一次性拿出三千多万两出来,压力也是极大的。
然而在李植统治的民间却有一股巨大的力量。李植素来藏富于民,在李植治理的天津和山东,百姓都富了起来。且不说山东,就说天津,家家都有几十两银子的储蓄,单是看范家庄和天津卫城这两个最富的工业区,都能拿出几千万两的民间储蓄。
所以在支持江淮省百姓殖民吕宋的事情上,李植把机会让给了民间资本。
实际上,在这个时代的欧洲,对外殖民也很大程度是依赖民间力量的。荷兰、英国等国在亚洲扩张都是依靠东印度公司,而东印度公司都是民间筹资成立,股份在股票交易所上市交易的公众企业。
李植作为一个了解历史进程的穿越者,自然不会蛮干,不会让政府包办一切殖民事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