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324(1/2)
小孙子,一听到这话就把自己的包裹交给大儿子,说道:“不怕,爷爷给你舀水去!”
周正豪看了看那个木门,一脚踩在门板上想翻过去,却不小心撞出了一些声音。
周家人如临大敌,一个个全部停止了所有的动作,战战兢兢地观察着村子里的动静。
但万幸,周正豪的动作没有惊醒村民。周正豪舔了舔嘴唇,脚底用力一下子跃过了木门,小心地朝村中间的水井走去。周正豪走到水井边观察了一下,便将木桶小心地放下去。木桶放下去时候一点声音都没有,周正豪心里一喜,开始拉起装水的桶。
然而就在周正豪在偷水的时候,周正豪旁边一间茅屋的房门突然被推开,一个二十几岁的汉子突然走出来,撩起破衣服就要在屋角撒尿。
他突然看到了偷水的周正豪。
周正豪一看到这个汉子,暗道完蛋。这分明是和自己打过地产官司的许老大。
当初许老大也是一个富农,在山坳里有五十亩旱田。周正豪觊觎那田肥,硬说那山坳是自己周家的祖坟地,打了一场官司把五十亩旱田夺了过来。
不仅夺走了许老大的五十亩肥田,周正豪那次顺带着还把许家村四户村民的六十亩薄田也一并吞了。
想不到冤家路窄,想不到这个小村子居然就是许家村,想不到周正豪居然在这里遇到了许老大。
淮安和山东接壤,山东的消息时常传过来。淮安稍有见识的人都知道:津国公这次杀过来以后,淮安的士绅老爷们全部要倒霉了。白天许老大就听说津国公攻进了淮安城,正窃喜仇人周正豪这次要完蛋了。
此时许老大看清楚了逃难中的周正豪,哪里愿意放过这个落水狗。许老大眼睛一瞪,就要嚷嚷叫醒其他村民。
周正豪吓得满头是汗。他飞快地从袖子里掏出五根赤足金条,扑通一声跪在地上。
“许老大你饶了我!这金条归你!”
第六百八十二章百姓
许老大看到周正豪手中那黄灿灿的金条,愣了半响。
想了想,他从周正豪手中接过金条,用牙齿咬了咬,骂道:“还真是金子,周正豪你这些年坑了多少百姓?竟这么有钱!”
周正豪见许老大拿了金条,舒了口气。他恋恋不舍地看了一眼许老大手上的金条,从地上爬起来,便要再去打水。
周正豪这些年用钱货贿赂了不知道多少官吏,他下意识地觉得只要花了钱,事情就妥了。他还要给口渴的孙子打水喝。
谁知道许老大却突然大声叫喊起来:“周正豪逃过来了!”
“周正豪进村偷水了!”
小小的村子里,顿时响起一片鸡飞狗跳。许家村的仇人周正豪没被津国公抓住?逃来许家村了?还偷水?一道道房门被猛地打开,一个个汉子手拿锄头扁担冲了出来,在门口张望一阵,就朝水井这边冲了过来。
周正豪指着许老大,气得张口结舌说不出话来:“你...你...你怎么不守规矩?”
许老大骂道:“你们那套欺压百姓的规矩见鬼去吧!津国公来了,我们淮安人再不讲你们那套规矩了!”
####
李植看着城外跪着的几千农民,不知道这些百姓为什么跑来跪着。
几个强壮的农家汉子抓着周正豪,把周正豪交给了李植身后的虎贲军。
三个头发花白的乡老走了上来,为首一人拄着拐杖,看上去也有七十多岁了。那为首的老人走到李植面前,膝盖一弯,颤颤巍巍地要跪下去,却被李植一把扶住了。
“老人家免礼!”
老人抓着拐杖站直了,说道:“国公爷,这周正豪是淮安府有名的恶霸,趁城里兵荒马乱的想逃到扬州去。国公爷来了是要惩治这些恶霸的,我们给国公爷抓来了,交给国公爷。”
李植点头说道:“乡亲们辛苦了!”
为首的老人拄着拐杖看了看李植,想了想,突然又一扔拐杖,跪倒在了地上。他身后的两个老人一见这架势,也跪了下去。
李植愣了愣,却不知道这些老人为什么又跪下,只能再去扶。
为首那老人却不肯起来,只是抬头说道:“国公爷既然打下了淮安城,就不要走了!我们淮安的百姓,都希望国公爷入主淮安,还淮安一个朗朗乾坤。”
李植愣了愣,才明白这些农民为什么跑来向自己跪着。
淮安的百姓,也希望过上和山东百姓一样的好日子。
山东的百姓在李植入主山东后,生活水平一年一个样。首先是沉重的田赋减轻了。因为李植均平田赋,原来动辄每亩三斗、四斗的田赋变成了每亩八升,农民的收入一下子增加了好多。这增加的收入,一下子让山东的穷苦百姓从吃不饱饭变成了温饱,过年可以吃上肉做新衣。
李植又在山东大开水利,不断扩大农民的耕作面积。这些水利设施灌溉的新田不但让种上新田的百姓收入暴增,而种新田的农民空出来的老田,也提高了其他农民的人均耕作面积。有更多的田地种,山东农民的收入一年比一年高。
更别提秉公执法的法庭铁面无私,保护着小农的产权,让试图吞并小农的歹人不敢露头。农民们可以放心地在田地上蓄肥,建设水沟水渠灌溉,而不需要担心田太肥地太好被歹人盯上。
种种因素多重作用下,山东的百姓收入一年比一年高,说这四年农民收入平均提高百分之五十,那都是保守估计。
淮安府和其他的南直隶州县不同,淮安府是和山东直接接壤的。虽然乡绅文官们抵制李植的山东日报,但毕竟离得太近,山东那边的消息总是通过民间的来客传到了淮安府。淮安府的百姓们,都知道津国公造福了山东的百姓。
淮安府的百姓甚至还从山东的来客那里得知了天津的情况,知道天津的百姓更是富得流油。
淮安的百姓,做梦都想津国公南下,入主淮安。
如今津国公的大军真的来了,可惜却不是来治理淮安的。淮安的百姓们听说津国公是奉诏南征抓捕逆党,心里嘀咕津国公莫不是只是来过个路?
要是津国公能留下,淮安的百姓就再不用受到乡绅们欺压,可以过无忧无虑的太平日子了。
所以借着周正豪被抓的风头,乡间的农民们聚到了淮安城外,要求李植别走了,求李植把淮安纳入管辖。
李植看了看跪成一大片的农民们,沉吟不语。
然而李植一转头,却发现淮安城城门口看热闹的市民们也跪下来了。市民们消息更灵通,更明白追随李植的天津、山东百姓是如何日新月异。
“国公爷莫要来了又走,让我们淮安百姓空欢喜一场!”
“国公爷管一管淮安吧,那些士绅实在是太坏了!”
“再没有人管淮安,淮安肯定会像河南、湖广一样乱起来的!”
李植想了想,站在跪地的百姓中没有说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