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292(2/2)
而且天子给这一次讨伐的旗号是“整肃天津地方秩序”,如今开打了,打败了,天子肯定要处理自己,以彰显天子自己并没有开战的意思。
洪承畴叹了口气。
自己戎马一身,先是在陕西平贼,后来又到蓟辽御奴,被朝野上下誉为善战名将。自己在锦州之战依赖李植取得大胜,受封伯爵位极人臣,本以为可以风风光光地过完这一生。没想到最后还是躲不过朝堂上的暗潮汹涌,落得一个革职拿办,身首异处的下场。
洪承畴看着天花板上的蜘蛛动了一下,原来那蜘蛛网住了一只蚊子,过去吐丝了。
洪承畴叹了口气,此时他觉得权势滔天的李植就是那只蜘蛛,自己就是那自投罗网的蚊子。
洪承畴暗道自己是不是该咬舌自尽,自杀在诏狱中,也算死得体面一些。
然而他终究是个十分自爱的人,哪里舍得丢弃这副皮囊?叹了口气,洪承畴无奈的倒在了牢房中的唯一一块木板上。
正在洪承畴绝望的时候,大狱的门口被打开,一个太监带着三个锦衣卫走了进来。其中一人打开了洪承畴的牢房,走了进来。
“庶人洪承畴接旨!”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洪承畴跪地听着那圣旨,却惊喜地发现,那圣旨不是来宣布自己死刑的,而是放了自己的圣旨。
天子不杀自己了?自己带兵攻打李植,如果李植要自己的命,天子绝对不会放过自己。
洪承畴跪在地上,想着想着,突然泪流满面。接过那太监的圣旨,洪承畴咬牙说道:
“李植活我!”
第六百一十六章shā • rén
“有事上奏,无事退朝。”
十月初一的皇极殿早朝上,气氛凝重。鸿胪寺的官员唱完了朝会的开头,全场的官员就陷入了沉默。
文官在等着天子难。
前天,天子把洪承畴放了。这消息一天就传遍了京城,所有的文官全知道了。
如今关宁军打败仗,朝廷已经拿李植没办法。既然无力打垮李植,就必须杀几个人向李植负责,以安抚李植了。
东林党调关宁军入关讨伐李植,天子给出的旗号是“整肃天津地方秩序”,天子在这里留了一手。如今打败了,天子是一点责任都没有的,因为根据那旗号在那里,天子根本就没有给东林党开战的权力。
本来最好的替罪羊是洪承畴。洪承畴素来以军功晋升,在朝中关系不深,杀了他给李植一个交代,影响不大。
然而天子却放了洪承畴。
这其中的道理也不难琢磨,显然天子是不会为了洪承畴得罪东林党的。如今洪承畴不死,肯定是李植上疏救下洪承畴了。李植和洪承畴两次共事,一起对抗东奴,大概李植并不恨奉命办事的洪承畴。
既然如此,既然是李植上疏救下洪承畴,那么天子肯定也只能按照李植的上疏shā • rén了。这次山东“倒李”的浪潮说到底是东林党在运作,李植要杀的人肯定是东林党大佬。
不过天子要杀东林党的人,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朝堂上,文官们手持牙牌站在一起,一个个默然不语。没有一个人上奏朝事,也没有一个人说话,朝堂上的气氛与其说是皇帝在处理大事,倒不如说是文官们和天子在对峙。
那气氛,看得站在一边的王承恩十分紧张。十月的阴凉天气中,王承恩额头上竟流出一道细汗。
许久,才由朱由检打破了朝堂上的沉默。
“此次关宁军入关,本是整肃天津地方秩序。然而奸臣作梗,关宁军最后在滦州便攻击津国公,酿成大错!祖宗留下的辽西四百里国土,一朝全弃。一万多关宁军士卒战死,关宁军元气大伤。”
“津国公李植更是极为愤怒。津国公一心为国绝无二心,然而竟在朕尚不知情之时,受到关宁军攻击。”
“奸臣操纵朝政左右军情,罪不可赦!”
听到天子的话,文官们脸色微变。显然天子是把责任推得一干二净,要拿东林党开刀了。
天子要杀谁?
答案很快就揭晓了。
“内阁辅周延儒,私传命令控制边军,玩弄计谋欺瞒君上,是此次关宁军作乱一事的罪魁祸。朕意已决,夺去周延儒官位。下狱等候三司的审查!”
周延儒听到这话,脸上再无人色,扑通一声跪在地上。
天子已经把罪名说得这么清楚了,还等什么审查?既然自己是关宁军战死士兵的罪魁祸,是津国公受到无端攻击的元凶,那肯定是要杀头了。
周延儒想不到自己宦海沉浮几十年,最后竟是这样的结局,一时间跪伏在地上说不出话来。
朝堂上的文官们对视了一眼,没人说话。
周延儒虽然也算东林党,但却是半路出家加入东林党的。崇祯初年周延儒第一次入阁的时候,周延儒和东林党并不对付,东林党人还创造民谣传颂来讽刺周延儒。
周延儒向东林党靠拢,是在崇祯崇祯十四年他再次启用的时候。那时候复社领袖张溥想通过周延儒遥控朝政,筹集巨资贿赂朝中东林党要员,最终让周延儒重任辅。从此周延儒因为这一层关系投靠东林党,大力启用东林党的官员。
对于周延儒,东林党人虽然乐观其成。但他毕竟是半路加入东林党的,虽然是内阁辅,却不算党中领袖。此次关宁军大败后李植的气势无人可挡,需要人站出来承担责任,周延儒是跑不掉的,东林党此时必须弃卒保帅。
文官们对视了一眼,默认了天子对周延儒的处理,没人反对。
周延儒何等聪明的人,见没人为自己说话,更明白自己这次是死定了。他匍匐在地上身子抖了一下,竟把乌纱帽抖到了地上去。
几个锦衣卫走了上去,从背后抓住了周延儒的双手,把他押了下去,送到诏狱里准备审讯了。
朱由检见自己办周延儒没人反对,吸了口气,又说道:“吏部尚书郑三俊,协助周延儒助纣为虐,擅自影响边军入关的行动,最终导致此次滦州之乱!革职拿办!”
然而郑三俊在东林党心中,比周延儒更重。
朱由检话音未落,礼部尚书李遇知跳了出来,大声说道:“臣以为,天子此言不妥!”
“郑三俊这些年枵腹从公,品德人尽皆知。他反对李植之事确实有,都是肝脑涂地的忠贞之言。但影响边军一事,纯属子虚乌有。”
朱由检大声说道:“朕意已决,毋须多言。”
听到天子的话,郑三俊浑身冷汗淋漓,竟把官袍都汗透了。在文官们不甘的眼神中,几个锦衣卫走了上来,一把掀掉了郑三俊的乌纱帽,把他押了下去。
看着郑三俊的背影,文官们唏嘘不已。这郑三俊可是铁杆东林党,他被天子杀掉可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