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269(1/2)
阪城囤积粮食。按照大明的说法,起码有稻谷二百万石。然而在大阪城中,只有一万士兵驻扎。”
李植听到这话,和郑开达对视了一眼。
二百万石的粮食可不是小数字,李植在山东支撑山东一省百姓秋播夏收和兴建水利,让百姓在劳作时候吃饱饭,也只不过花费了二百多万石的粮食。
二百万石的粮食,价值五百万两白银,可谓一笔巨款。
郑开达想了想,点头说道:“国公爷,大阪是日本国稻米交易的中心,是德川家的直领地。德川家在大阪城中囤粮,确实有可能。”
李植想了想,问道:“你来帮助我,想得到什么?”
岛津光久拱手朝李植作了一揖,说道:“萨摩藩愿意出动一万兵马帮助国公打败德川家。萨摩武士彪悍善战,日本闻名。如果事后国公愿意将半个日向国赏赐给岛津家,岛津家就感激不尽。”
原来这个岛津光久,是来投靠李植的。不但提供情报,还愿意出兵帮助李植打仗。
李植淡淡问道:“我是大明人,你跟着我打德川家,不怕手下士兵哗变么?”
李植说的是日本人对外来入侵者的排斥。
实际上,日本“和”民族的民族意识十分强烈。
一六三七年九州基督教教徒举旗反叛,德川家仅仅是请求荷兰战船炮轰叛军,就受到全日本的非难,说德川幕府请外援杀自己人。后世的明治维新,实际上也是因为德川幕府无力抵抗“黑船”入侵者,刺激了日本的民族自尊心,导致全日本愤然站起要推翻幕府。当时倒幕派的理由,就是德川幕府无法保护日本。
实际上,日本本来也不是“和”民族的。日本原先是原住民“阿依奴人”的,日本“和”民族从日本中部崛起,把阿依奴人杀光屠尽,赶到了北海道去,才成为了日本的主人。在这场持续千年的民族战争中,日本的和民族形成了清晰的民族认可感。
如果萨摩藩帮助李植这个大明人攻打德川家,显然会在日本遭到极大的阻力。
德川光久拱手说道:“萨摩藩不会公开在国公麾下行事。但只要国公大人占领大阪,岛津家就会以德川幕府软弱无力为名举起义旗,联络各地的大名推翻德川幕府。”8
第五百六十五章大阪
十一月十三日,一万虎贲师乘船穿过濑户内海,登6本州岛包围了大阪城。?
大阪城是日本比较大的城堡之一。一五八三年,丰臣秀吉在石山本愿寺的原根据地上建造大坂城,以一年半左右的时间完成了本丸。直到秀吉死去之前,仍持续不断地建设二之丸及三之丸等附郭,以及多重水堀和运河等防御设施。
一六一五年大阪城毁于战火,德川家康占领大阪后将其扩建。扩建后的大阪城天守阁高十七丈四尺,内有八层。
大阪城城堡是由本丸、二之丸和三之丸构成的防御堡垒。外围是大量的石垣和水堀组成的防御层,内部是由弯曲的道路和射击孔组成的迷宫一样的通道。城堡最外围的三之丸东西长十四“町”,南北长九“町”,换算成后世的度量衡大概是一千六百米长,九百五十米宽。
大阪城城下面是一个繁荣的集市,可以说是日本西部最重要的城市,大概有十余万人口。据郑开达说,这大阪的城下町是日本的商品集散基地,是日本的中心城市之一。
但李植的大军包围城池后,慌张的市民们立即就抛弃了这座城市,带着细软跑远了。整座城市如今空无一人。
李植站在城下町东面的一片小土丘上,用望远镜观察五里之外的大阪城城堡。
这是一座很大的城堡,甚至比大明的一些小县城还要大一些。有层层的护城河、壕沟和墙体保护,天守阁高高矗立在中间。城堡三之丸后面的城墙上站着举着铁炮的日本足轻。据岛津家的情报,城堡里面的守军装备了七千挺铁炮。
整座城堡,不可谓防御不严密——一六一四大阪冬之阵德川家康率领二十万人包围大阪城,最后也打不下来,只能和谈用计。
然而所谓的防御严密,只是对于日本的军事技术而言。
在十七世纪的中叶,日本的军事技术已经落后于时代。由于冶铸业的技术拙劣,日本的大炮展十分缓慢。到了李植率军攻来的一liù • sì三年,德川家康都没有为大阪的城墙装备足够的大炮。
李植从望远镜里观察,大阪城上只有大炮十六门。这些大炮似乎是和荷兰人买的加农炮。李植仔细看了看,觉得这些大炮是荷兰人的“半长加农炮”,炮弹重三十二磅。
用十六门加农炮威慑日本各地的藩镇和试图叛乱的农民来说足够了,在普遍缺乏火炮的日本,这已经是重装防御了。
对于日本人来说,这座大阪城就是一座不可攻落的坚城。
但在李植动辄装备百门大炮的虎贲师面前,这十六门炮就有些寒酸了。
李植的大炮领先于这个时代一百年,比大阪城的十六世纪防御思想领先整整两百年。两百年的技术领先,带来的效果不是用“优势”两个字可以形容的。
李植一万虎贲师从船上卸下了一百六十门十八磅长炮,炮兵和步兵们推动大炮,在大阪城三之丸的六里外停了下来。
城墙上面的守军似乎十分紧张,在六里的距离上就开火了。
德川家似乎从荷兰人那里学到了炮车技术,城墙上面的大炮能够随着敌人的主攻方向移动。李植从西面渡海而来,城堡里的十六门大炮就全部移动到了西侧的三之丸射击台上,朝李植的炮车射击。
舰船上的舰炮一般选择加农炮。德川家向荷兰人购买大炮,买的显然也是舰炮。但十七世纪的加农炮射程很短,作为舰炮是不错的,作为守城炮就有些勉为其难了。
加农炮和李植的长炮相比,炮管更短,炮管只有口径的15-28倍。而长炮的炮管是口径的25-44倍。这样的结果,就是长炮能够命中更远的目标。李植的十八磅长炮直射射程有三里多,抛射能打十里。而一般加农炮的射程甚至一里都不到,最大抛射距离也有五里。
城墙上的加农炮朝六里外的虎贲师炮车开火,却根本摸不到虎贲师大炮的边。炮弹在虎贲师大炮的一里前面就落了下去,“通”“通”地砸在泥土里。
距离六里,李植的十八磅大炮开始装药上弹。李植这次带下船的士兵实际上有一万二千人,其中一万人是虎贲师士兵,还有二千士兵本是船上的炮兵,这次下船专门操作十八磅炮。
这些舰队炮兵同样技术精良,清膛、上药、装弹一气呵成,很快就完成了装填。炮兵们用铳规、铳尺和矩度仪计算好了用药量和角度。一百六十颗开花弹被装入了炮膛,对准了六里外的日本大炮。
“轰!”
“轰!轰!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