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小说 > 明末工程师 > 分节阅读 225

分节阅读 225(2/2)

目录

所谓上兵伐谋,李植说的话都是高屋建瓴的战略谋算,字字珠玑。众人暗道兴国侯百战百胜的威名不仅仅是靠兵马强盛得来的,这李植的谋略计算,也远强于其他大字不识一个的大老粗总兵们。

洪承畴抚着胡须想了一阵,对李植的谋略越想越高兴,脸上欢喜起来。

其他总兵一直担心要和几十万鞑子厮杀,怕寡不敌众。此时听到李植的谋略,仿佛看到一条赢下大战的明路,都十分高兴。

杨国柱拱手一礼,说道:“兴国侯老成谋国,某佩服!”

曹变蛟说道:“兴国侯说得一字不差,我看我们就按兴国侯的说法操作吧!”

王廷臣、王朴等总兵也纷纷点头,极力赞赏李植的建议。王朴拍了拍桌子,笑道:“我已经看到皇太极求战不得,在义州城内跳脚的样子了!”

众人哈哈大笑,笑得前仰后合。

笑了一阵,总兵们都看向了洪承畴,等他做最后决定。

洪承畴点了点头,说道:“上兵伐谋,兴国侯之计确是高明!本督明日便报上朝廷,拖他几个月,横竖要把鞑子拖垮!”

####

三月十五日,装饰得富丽堂皇的义州卫城守备府内,皇太极听着各路兵马的汇报,忍不住咳嗽了几声。

皇太极很焦心。

自从大笔山大败之后,皇太极就在大清发布了总******。诏令满洲、蒙古凡年满十六岁男丁,悉数赶赴义州,充军为兵。

皇太极这一纸命令,是要和明国拼命了。八旗满洲有两百多牛录,每牛录有三百户人。以每户人出两、三个男丁的平均值估算,这就是二十万人。蒙古的各部落也有人丁不少,虽然蒙古人执行皇太极的命令会打些折扣,但十万人估计还是会拉出来的。这就有三十万人。

虽然这些新征召的壮丁不是披甲人,战力不高。但满洲是渔猎民族出身,人人习武。蒙古是游牧民族,人人骑射,这些壮丁都能上阵厮杀。刨去配置在后方运输辎重粮草的老弱,皇太极可以拉出二十多万人马和明军对敌。

这样的数量,十分惊人。这一次,皇太极动员大清所有能动员的力量,要发动雷霆一击,一举击垮明军。

这些天,满洲的兵马已经响应号召,陆续到达义州城。义州城外联营几十里,一天消耗的粮草数量惊人。

但令皇太极无法接受的是,明军发现大清增兵后,居然缩在锦州城外挖掘战壕,修建寨墙,丝毫没有求战之心,摆出了一副死守城寨拒绝出战的姿态出来。

明军这是想把我大清拖垮!

这两个多月连番大战,清军的大炮几乎都已经被李植摧毁。如今清军军中缺乏远程火器。面对明军的营寨,清军除了死攻没有办法。那些土墙沟渠,靠人肉战术如何能攻得下来?硬攻要死多少人?更别提李植的一百多门大炮还会不断轰炸攻寨的大清兵了。

明军一摆出不战的姿态,就让皇太极的总******骑虎难下。

义州守备府的二堂中,皇太极召集八旗满洲的王爷贝勒们议事。满清的贵族们愁眉苦脸地看着坐在龙椅上的皇太极,一筹莫展。

镶蓝旗旗主,郑亲王济尔哈朗说道:“皇上,如今明军避战不出,我们的全国总动员有些得不偿失了!”

济尔哈朗的话引起了众贵族的赞同,一时诸贝勒纷纷说道:“皇上,要不撤了总******吧!”

“皇上,这样和明军死拼,拼的可是我大清的血肉啊!”

“皇上三思!”

皇太极听到众贝勒嘈嘈杂杂的议论声,皱眉不语。

这些龙子龙孙,没几个有雄才大略。有好处就冲上去,没好处就喧杂逃跑,始终把自己当作辽东的土匪。大明在这些贝勒的眼里,只是一个劫掠的好地方罢了。他们丝毫没有意识到,如果这场松锦大战打输了,对大清意味着什么。

皇太极看向多尔衮,问道:“睿郡王有何计策?”

多尔衮听到皇太极问自己话,站了起来,朝皇太极作揖说道:“皇上,我以为,明军的避战之策,也持久不了。明军十七万大军集结锦州,耗费巨大,明国朝廷上又都是些鼠目寸光的官员。我听细作说,此次明军避战是李植的计策。然而即便是李植有深谋远虑,明国的朝廷也不会让李植的计谋执行。”

听到多尔衮的话,众贝勒都愣了愣。

像多尔衮这样考虑到明国朝堂的庙算,众贝勒是无论如何想不出来的。

皇太极见多尔衮这样足智多谋,叹了口气。长子豪格才能平平,自己无论如何是压不住多尔衮了。

“睿郡王所言,深得朕心。我们便和李植对上,看看谁先沉不住气!”

第四百七十二章太仆寺

三月十八日,大明京城户部尚书李待问府中,内阁次辅吴甡、礼部尚书贺世寿和太仆寺卿陈善道坐在二堂里,正在和李待问说话。

吴甡是清流领袖,号称“江北党”之首。他本是万历四十一年进士,天启年间因为激烈反对阉党被削职夺官。然而到了崇祯年间,他又因为曾经反抗阉党受到重用,历任各地巡抚。

复社领袖张溥靠贿赂把周延儒推为内阁首辅之后,周延儒大举启用东林党人,一时“众正盈朝”。吴甡借着这股浪潮,也登阁拜相,位列内阁次辅。

吴甡贵为内阁次辅,亲自带着贺世寿和陈善道跑到李待问家里,自然是有重要的事情要说。

喝了一口茶,吴甡淡淡朝李待问问道:“葵儒精于理财,如今宁锦十几万大军云集,每日花费以万计,太仓库中还有多少银子?”

李待问答道:“太仓库素来拮据,并不富裕。如今锦州云集十七万大军,光是军饷一个月就要三十九万两。加上千里运粮的开支,每个月合计要七十七万银子开支。太仓库本有两百多万结余,但这三个月已经花销殆尽,只余三十七万两,仅够支撑半月。”

大军在外,消耗的军饷粮草是海量的。

大明朝拖欠军饷已成惯例,若是兵马不外出征战,往往只发几成的军饷。所以只要天下太平,朝廷就能省下不少军饷。但是一旦兵马出外作战,军饷就不得不发足,否则前线的官兵极有可能闹饷炸营。

所以十七万兵马集结在锦州,朝廷的开支大增。

另一个消耗巨大的项目是运粮。松锦大战爆发后,朝廷征调了大量民夫运粮。这些民夫都是交不起劳役银子的民夫,干活不要钱。但是从京城到锦州有一千里,运送粮草的路途十分遥远。有些粮食更是从更远的地方起运。路上运粮民夫吃喝,就需要消耗大量的粮草。民夫每运送一石粮食到锦州,路上就要消耗二石左右的粮食。

这样算下来,支撑十几万

目录
新书推荐: 美漫哥谭没有蝙蝠侠 火影:刚当海贼王,我重生成佐助 医仙之纵横无敌 村野小神医 以暴制暴,从暴君杀成千古一帝 出国后,我带回光刻机能一等功吗 我以道种铸永生 古仙传说 盘龙之亡灵主宰 末日进化:开局捡到一个美女丧尸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