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进口的未必是好货(2/3)
“可陛下想过没有,新设一镇要花多少银子?重兵驻扎朝鲜又要多少银子?如今剿灭内寇才是大明的心腹之患,至于东虏,可以给予财物,暂时议和。”杨嗣昌一拜到底,说道:“攘外必先安内!望陛下三思!”
一提到钱的问题,崇祯果然立刻就头疼起来,国库里没钱,大臣们不肯出钱,自己舍不得花钱。既要马儿跑,又不给马儿吃草~~~难道自己的中兴之梦只能是梦?不,绝对不允许。
宋友亮正忙着料理战后适宜,受伤的、战死的士兵要给予抚恤,损坏的器械需要维修,答应发放的奖赏要及时下发。
士兵阵亡了,一次性发给其家人抚恤费30两银子,战士们地遗孀,每月还会发给米一石,以保证他们地家人生活无忧。这是阵亡抚恤,此外还有伤残抚恤。发给一次性伤残抚恤费20两银子,每月还补助五斗米伤残费。
这次海阳卫的兵士,阵亡的就有三百多人,每家都发给了抚恤费。还有受伤的三百多人,其中三分之二通过治疗不会留下后遗症,余下的约一百人,就是治好了也是个残废,只能退役了。对于受伤残废的人,除伤残抚恤外,同样每月有几斗米的补助,并会安排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
当宋友亮领着海阳卫的军官们,将抚恤费和伤残费,一家一家地发给那些家属时,那些女人和老人,都是痛哭下跪,感谢宋大人的仁慈。旁边众人也是看得感动,心想为宋友亮卖命就是值得。
天主教在宋友亮离开的这阶段,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儿子、丈夫平安回来的,家里人都会在胸前划着十字,口呼上帝保佑。家里有人战死的,家人则会哭着说愿指引他早日上天堂。
两天以后,在海阳卫西郊外,一座忠烈园建造完毕,那里埋着在济南牺牲的海阳卫将士。陵园建成伊始,宋友亮就定下规矩,以后但凡海阳卫的将士战死了,统统都要埋葬到此处。由指挥使带领各级官员,年年祭扫一次,以示不忘先烈。
祭祀仪式由吕文洲主持,仪式开始之后,宋友亮与海阳卫各级军官一身缟素,神情悲痛地站在陵园正中心的一根汉白玉长碑前。此碑名为海阳烈士纪念碑,碑座两侧的小碑上刻着烈士的名字、牺牲时间和地点
“祭祀开始~~”吕文洲朗声道:“向殉国烈士鞠躬行礼!”
哗~~众人齐刷刷地弯下了腰,米歇尔、海因里希和路德维希等欧洲人则是脱下帽子,低头行礼
“再鞠躬!”
“三鞠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