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七章 洞房花烛夜(3/4)
见众人落座,王旁不紧不慢手摇折扇说道:“前番小弟去建州,当地曾有一种饮茶习惯,并非碾悄和香药制团饼;而是叶茶冲泡。这与之前元泽所问的,我幻境中物,有异曲同工之处。今请各位来就是要品一品这新喝法。”
元泽仲针等人对视一笑,果然这王旁又有新鲜把戏。王旁一拍手,进来家丁侍女,众人眼前一亮,同时有露出惊疑的神情。
只见王旁的家丁侍女,先是端上红泥小火炉,众人一愣,这眼看就夏天,早已经不冷了,而且这红泥小火炉比一般的火炉要小很多,里面有一二煤饼还有火在燃着。
再看那侍女,生的窈窕水灵,淡绿色长衫儒裙,年纪不过十五六岁,很是白净,尤其是那玉指芊芊,用砂泥制成的“茶锅”(也称沙铫)就火煮水,茶锅很轻巧,水一开,小盖子会自动掀动,发出一阵阵的声响。
众人见那侍女指尖如生花娴熟的开水冲入空壶,谓之“温壶”,温壶之水倒进茶船;在用茶匙、漏斗将茶叶装至茶壶;随后沸水冲入壶中,至满,使竹筷刮去壶面茶沫,当即倾于茶船或茶冲泡再冲入开水。盖上茶盖浇之开水,使壶内壶外温度一致
见她颠来倒去,众人不知道王旁在搞什么把戏,只见王旁悠然自得的欣赏,接着那侍女一双玉手等候茶水泡好的当儿,用刚才温壶及润茶的茶水,就在茶船中清洗茶杯——这是一种比酒盅略小的小茶盅(便是茶壶本身也不过一个拳头大小)。
在泡好第一泡茶时,提壶沿茶船边沿运行数周,好似“游山玩水”,最后将温洗好的小茶盅一字排开,依次来回浇注,又似“巡河”,
茶盏注慢,侍女逐一敬上茶,然后微笑一揖,退后等待。
王旁看着呆若木鸡的众人,笑着比了过请的手势。众人品茶,苏辙啜茶不禁赞到:“闽中茶品天下高,倾身事茶不知劳。”
王旁微笑不语,苏轼看看侍女有看看茶,也跟了一句:从来佳茗似佳人
仲针问道:“哥哥,看样子是准备在茶楼中如此卖茶,这精巧别致的很。我只是觉得,你若开业定是又与那锦绣楼一般,一座难求。”
“是啊。”众人附和着赵仲针的话说道
元泽摇摇头,神情严肃的说道:“贤弟,我还真没想到这散茶也能喝出如此功夫和味道,这茶饮得在静字上。若是生意火爆,人多嘈杂定时要失去品茶之意境。”
王旁始终微笑不语,他环视在座几乎各个是宋史上留名之人,他要从这茶楼开始,掂量一下自己的影响力。
王旁知道,影响并非是什么新意服装,厨艺以及能有新发明。他朝在做拱手说道:“前番仲针酒席宴上说的极是,我一人搞些新鲜名堂哪有什么意思。大伙兄弟,没有各位捧场哪我有小小王旁。”
沈括嘿了一声:“你就别卖关子了,你看看我们这些,官不过五品,职也都是些小差使。哪能帮上兄弟什么。”
仲针和苏轼兄弟也说道:“赚钱不赚钱到也不是主要,就是为了扬名也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