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章 周家坞漕船(2/4)
王旁看出老汉无奈,说道之前不是让准备木条木板,再开巷子道,要先用木条打桩,上面架上木板作为防护,说着让老汉看他画好的图,同时吩咐到,下井必须带铁盔。
众人见他如此吩咐,也都遵从依行。
王旁又看了看那井,如果按照宋朝的水平,这煤井除了安全问题需要防护,再有就是原来分工不明,没有形成流水线的生产。倒是他这么一改动安全和效率都提高很多,王旁又嘱咐,一个坑最多开出四条巷道,每个巷道上窄下宽,不许多开巷道。每条巷道长度也是明确规定。
李老汉也将此地走了一遍,凡是能挖坑之处详细标记。王旁明确了几个坑点。都是相距较远。安排完现场回到府上,发现院中已是有十几人等候。
来的人是余大年殷世杰所在余家村的,有一德高望重老者,被推举来找王旁相谈。村中人家渐少,两地相村毗邻,村中农户薄收,但一些农户也想卖了地来跟着王旁开矿。
王旁安抚众人厅中与众人商议,一个厅堂坐着站着着十几人,王旁说道,如果协商一致了都同意了,余家村的十几亩地王旁也都买下。
不过原来种田的统计田数,安排人丁数,仍然种田;收成交到府上,无论旱涝都有工钱;再有人专管山林,另外扩建香料树林。同时沿两村相同这条路上修几处门脸房子,让劳动力差些的可在此做商铺用,租金第一年全免,第二年开始收租金。更有专门饲养牲畜,专管水运船只的。再有专做香饼,煤饼的;也都是各自有工钱。
众人听了王旁的计划,一致赞成,起码这样自己的孩子也都可以有书读。而且生计也不是问题。见众人一致通过,王旁便同余家村长者带着全村的房产地契,一并到县衙过到自己名下,又各家给了少许安置费,同时两村中的住房还让村民住,现有房产不回收。
王旁又学着张逸的样子,专找一处宅院,将两村中孤老和孤儿安置一起,老人有小孩陪着,又雇一二婆子专门照顾老人小孩起居。同样如学舍请先生一样,再此让人请一名专职的郎中,为村中人看病。
县城中和其他村子,慕名此处来应征的先生和郎中来了四五个,王旁择优录用,王旁安置住处,郎中高酬劳,但用药不可赚村民的钱,须与市价持平。即使这样也有郎中愿意干,似乎来此地做郎中也是名声。
又是半个月过去,唐家村已经小有规模,王旁又请来程颢县令参观,县令见王旁将县民安置如此妥当,更是鼎力支持。
程颢王旁二人再两村走了一圈,见村中人干劲实足,程颢大加赞赏,笑着说到:“想不到若无贤弟管理起来,竟是不比为兄差。若你这么发展下去,晋城县周边可都要投奔至此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