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章大小姐的高招(2/4)
儿子虽然考中了秀才,可那也就是去年春天的事,唯一的好处就是替家里省了赋税,然后县学里每月有五百文的补助。这一年下来,也不过是六两银子,这里头还得扣些下来给他置件长衫,不时的应县学里大老爷们的邀请,和同年们交际应酬,实际上能落到家里的实在不多。
若是真想靠功名出头,那还得继续走科举仕途,去省城参加三年一次乡试,乡试之后若是再中,就是举人,才有机会做官,拿上皇家俸禄。但象他们这样毫无根基,又无金银打点关系的很难轮到好差事。
那便得再接再厉,等到次年春天,去参加京城会试,若是再中,便是贡士。考中贡士就能参加皇上亲自主持的殿试,要是中了前十名,那自不必说,从此便是飞黄腾达,平步青云了。就算没中,无论成绩如何,都会赐进士出身,算是天子门生,也能混个好点的官做了。
可这看似简单的规则,却不知要再花多少年时间和金银。结交同年,拜会老师,听名师讲课,那费用可不是他们这样的寒门小户所能承担得起的。
有些家境宽裕的,考中了秀才之后就直接搬到省城去住,三五年不回家那是常事。
赵家想不想让老大更进一步呢?当然想,但确实没这个经济实力。
赵秀才自己也不愿再考下去了,不说别的,就说二妹吧,为了供他读书,十八岁的大姑娘了,因为要在家里帮忙干活,至今不敢说婆家。想想都心酸!
况且读书也实在太苦了,那不仅仅是头悬梁锥刺股,而是无数个寂寞枯燥、蚊叮虫咬的漫漫白日与长夜。
赵秀才知道自己有几斤几两,他不是那种聪颖过人,过目不忘、才华横溢的天才,他只是特别能吃苦才考取的功名。以他的能力,最多考个举人,再往上走,除非祖坟冒青烟,才有可能高中。所以他自己也不太想读了,倒是想帮着家里谋个生计,让爹娘都不必这么辛苦,弟妹也过得好一点。
知子莫若母,赵王氏虽然在人前夸耀儿子,可心里也知道他肚里到底有多少货。况且家里的经济确实负担不起,也就算默认了他这种行为。
可儿子的婚事,她绝不肯让步!
却没想到儿子也拧劲也上来了,闹得这么凶,口口声声只要小桃妹子,死也不愿娶那个“杀猪女”,还说娘要是一定逼着他娶了那女子,他就让“杀猪女”守一辈子活寡!
赵王氏在家中的权威被严重挑衅,这是她绝对无法容忍的。儿子居然为了个姑娘这么样的执着,那要是让那小桃进了门,还不得牵着儿子鼻子走,把自己踩到脚下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