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章(1/1)
芳年听了这话,心中越发高兴,点头笑道:“好,奴才这便去。”说着,便从地下爬起来,拍了拍手,又道:“姑娘对皇上可真好,皇上连着这些天不来看姑娘,带累着姑娘被内侍省那起小人欺凌。如今才和好罢了,姑娘不说趁着这个时候,向皇上讨要些什么,倒是惦记着给皇上做好吃的。偏偏,姑娘又不是个攀龙附凤、一心飞高枝儿的性子,奴才可当真有些不明白了。”
苏若华垂首,看着自己裙摆上绣着的海棠花,笑意清甜:“终究,他是我认定的男人。”
这话声量极轻,轻到芳年都未听清楚。
苏若华却不准她再问,说道:“你快些去,待会儿我还有别的事指派你。”
芳年连忙答应了一声,脚步轻快的去了。
屋中空无一人,苏若华出了一会儿神,轻轻吁了口气,自绣筐里捡起余下的活计,一针一线的绣了起来。
水清色的缎子上,是一丛怒放的白玉簪花,这花样宫里着实罕见,甚是难绣,但在她耐心刺绣之下,也逐渐有了雏形。
春桃与露珠都曾问过她,这花样预备做个什么,她没有告诉她们。实则,她心底里的主意,是想将这花样裁成一枚香囊。天眼见着就热了,到时候里面放上驱蚊虫的香料,与陆旻随身佩戴。
这花是陆旻以往所喜的,宫里人图吉利,总以富贵吉祥的牡丹为尊,又或广种象征多子的石榴,再不就是人人都喜的桃杏之属,又或茉莉栀子之流,从来不见玉簪花。
当初林才人在世时,因不受先帝宠爱,吃穿用度常受内侍省的克扣,但有像样的东西,便到不了她这里。有一日,花房便送来了一盆玉簪。其时,身边竟无人识得这是什么花,还是林才人自己说了这叫做玉簪,在江南也是名花之属,只是唯独不受这大周皇室的喜爱。而陆旻当时就喜欢上了,将那盆玉簪摆在自己的寝室之中,养了两年有余。后来,陆旻到了赵太后处,也将这盆花带了过去。苏若华奉命过去传话递物时,曾见那盆花在陆旻的卧房里长的欣欣向荣。听服侍他的宫人说起,陆旻极看重这盆玉簪,爱如珍宝,必定亲手施肥灌溉,从不假手于人,也不让旁人去碰。有宫女为讨好于他,曾试图与花换盆,竟惹的他勃然大怒,将这宫女从身边遣离,自那之后再无人敢碰。只是,谁也不明白,陆旻到底为何如此珍视这玉簪花。
苏若华也并不知道缘由,只是知晓陆旻喜欢。然而,打从他登基掌权之后,也并未见宫中广栽玉簪。她回宫之后,也没有见到那盆玉簪的踪迹。或许,那只是陆旻年少时的心血来潮,现下他早已不再喜欢玉簪花了。但不知怎的,苏若华绣这枚香囊时,心里想起的便是这个花样了。既繁复又耗费功夫,又偏偏未必就投他所好,而自己执意如此的心思,连苏若华自己也觉得诧异好笑。
绣完了最后一针,她便拿了剪子将缎子裁剪了,须臾缝制成了一枚香囊。
水清色的香囊,底下佩着一条月白色的同心方胜络子,夏日里挂着,该是十分清爽的了。
苏若华微微怔了一会儿,便将这香囊收进了一方挂小铜锁的匣子里。
傍晚,到传膳时分,陆旻果然驾临乾元殿。
皇帝有日子不来,这乾元殿便也失了热闹,就连底下寻常管洒扫的宫女太监,都有几分垂头丧气。今日皇帝归来,人人都是一副喜气洋洋的模样,各个都觉得面上有了光辉,连说话都敢高声了。仿佛,苏若华的复宠,他们也与有荣焉一般。
苏若华下午已将那道杏仁豆腐做得了,她用了杏花露,比御膳房所造滋味儿自然别具一格。陆旻果然喜欢,将一碗甜品吃了个干净,绿豆百合粥倒余下了半碗。
用过了晚膳,陆旻照旧在灯下看奏章,批折子。苏若华替他预备了茶水,点上了安神香,便在一旁做些零碎的针线,两人不时说上几句闲话,倒也温馨融洽。
大约到了戌时三刻,苏若华看时辰不早,便来请陆旻就寝。
走上前来,但看他笔下竟不是公文奏章,却是一副字帖,上面写着一串名字。苏若华不觉笑道:“好啊,本当皇上在料理正事,不想竟然全然心不在焉。这又写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