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六十一章 触碰到了完美型沙漠红薯的成功之光!(3/4)
秦克与宁青筠没追上去,只是久久立在原地,向着老院士身影消失之处尊敬行礼。
……
第二天,两人回到清木大学的校园,此时正好到了期末考试时间,学生们都将注意力全集中回到学业与考试上,两人的回归并没引起太多人的关注。
回校的第一天,两人半休整半工作,并没有去流体力学实验室,而是呆在他们自己的“青柠数学研究实验室”(也就是“小窝二号”自习室)里,将两篇博士毕业论文修改了一遍,准备用来投稿。
正如王衡老院士建议的那样,增加些发表到国际顶刊的论文数量,提高自己在国际国内物理界的影响力,依然是两人不能忽视的重要目标。
论文是现成的,不过这次的修改依然花了不少的精力。
两人做的主要是精简和提炼,只保留阐述了论文的核心理论部分和实验验证部分,至于具体的数学模型、技术细节全部略去。
这样好处是,光看论文只能看出思路与理论依据、实验应用的结果,怎么也无法推导出两人的专利技术来——这个则是写了一辈子物理论文的姜为先老师传授的经验。
缺点是会显得论文的“干货”有点少。
不过两人投稿的目标是《应用物理快报》(AppliedPhysicsLetters),这本同属国际物理界的四大顶刊之一的学术期刊,主要发表应用物理方向的论文,而且对论文的篇幅有要求,不能超过六页,秦克二人原本的论文超过五十页,如果不大幅度精简,根本就不符合投稿要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我真的只想当一个学神啊】【】
完成修改和投稿后,已是夜晚九点多了,窗外明月当空,两人刚刚合练完东方秘典舒筋活络提神醒脑,微光忽然提示邮箱收到了新的邮件。
秦克没在意,让微光直接将邮件内容念出来,但一听内容,秦克和宁青筠都兴奋起来。
原来这邮件是《自然·物理》编辑部发来的,首先感谢了两位教授的投稿,然后是道贺5月时投到本刊的那篇《以N-S方程为核心的数学模型对沙漠极端气象灾害的研究》论文已通过了专家评审,将会在9月初以封面文章形式发表,欢迎继续向本刊供稿云云。
这给了两人不小的惊喜,原本《自然·物理》的正常过稿时间都要半年左右,而他们只花了两个半月,这样的过稿速度想必与他们菲奖大佬的身份有关。
而封面文章的形式相当于“亮点论文”“本期编辑推荐”,也显示出《自然·物理》对他们这篇论文的重视。
至此,两人在国际物理四大顶刊已发表了两篇论文,如果算上发表在《自然材料naturematerials》上的《利用卡门涡街效应研究高通量制备超细纤维的方法》,则是三篇了。
较之数学,物理论文的数量还是不足,但已有了很好的开端。
过稿的消息让秦克心情很不错,现在系统特殊任务“是时候该在物理界发出你的国际声音了”眼瞅着就能完成四分之三了,顺利的话年底完成这个任务似乎不是不可能的事。
到时就能拿到S级知识《非线性偏微分方程“纳维-斯托克斯方程”的探究与详解》(完结篇)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