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 起步(2/3)
“赵书记,我听了筹建方案,其他的我不是太明白,其中有一条我比较关注,赵书记能不能解释一下,投资30万元筹建水泥厂,这是第一期投资,后面没有说到究竟需要几期投资,投资一共需要多少钱,需要分多少年投资?”
易祥阳是分管经济工作的,居然在最先发问,徐少杰感觉到了,今天赵德立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必须要认真回答所有问题,徐少杰在前面已经强调了,今天的会议,畅所yu言,这不同于人事调整,不同于一般的行政工作,必须要展开争论,有些问题,nong清楚之后,才有利于后面工作的开展。
“易书记,所谓的第一期投资,是指能够让水泥厂正式开始生产,也就是生产出来水泥,至于后面的投资,需要针对水泥厂产生的效益和生产情况决定,比如说职工宿舍、职工食堂等等,这些都是水泥厂生产步入正轨,开始产生效益以后考虑的事情,其中最为主要的投资,还是生产规模的大小,因为是刚刚开始筹建,结合yu都区的实际情况,我们考虑,筹建中型水泥厂,和市水泥厂的规模是不能比较的,计划年产水泥20万吨。”
赵德立的回答刚刚结束,分管工业的田立新开口了,田立新大体上是支持筹办水泥厂的,他这个分管工业的副书记不过是一个空架子,yu都区没有工业,他根本管不到什么事情,也没有多少事情可以做,每年最多的事情,就是驻点工作。
“赵书记,我想啊,办企业,目的是赚钱,目前区财政困难,如果能够办好水泥厂,当然能够增加财政收入,大家都高兴,可有两个问题,可能要首先nong清楚,第一个问题,市场前景,我解释一下啊,我也是刚刚明白这个词的意思,就是说你对淮安市周围的情况调查过没有,外面需要多少水泥,如果没有这方面的详实数据,前景不好说,第二个问题,销售问题,水泥生产出来,一定要销售,现在的不少企业,都是重点打销售牌。我说的两个问题,有些充重复,其实核心就是一个问题,水泥能不能卖出去,水泥厂能够赚钱吗?”
“田书记,关于市场的问题,我们已经做过调查了,目前,淮安市12个区镇,只有一家水泥厂,就是市水泥厂,年生产规模是50万吨,这个数字,看起来很大,其实不然,平均到每个区镇,不到4万吨,市水泥厂还要负责淮安市的城市建设,所以,我们建水泥厂,是有条件的,南边的5个区镇,加上我们yu都区,自去年以来,使用水泥的幅度不断上升,很多外出打工的农民,挣钱之后,考虑的第一件事情,就是修建房屋,他们当然不会建土墙屋了,看从市水泥厂购买水泥,需要支付不少的运费,我们可以省去这一点,今年,我们预计,修建房屋的农户,会越来越多,我们生产的20万吨水泥,不会出现卖不出去的情况,水泥厂赚钱是一定的。”
会议室里面响起了低低的议论声,涉及到切身利益,谁都会关心的,起码的一条,水泥厂如果赚钱了,在座的人收入一定会增加的,如今到处都在说菜篮子的事情,上面的政策也不少,可惜,没有钱,想都不要想。
“老赵,有一件事情,我需要提前说明,同时,在财政体制上,我也必须要说明的,水泥厂建起来以后,属于yu都区的企业,无论是亏是赚,都是yu都区负责的,我首先要说明,财政上拿不出来钱,我已经给徐书记汇报过了,干部职工的工资是必须要发齐的,还有最为关键的,水泥厂的资金,究竟从什么渠道走,如果从财政所走,我不客气的说,亏了就是我们自己吃亏,赚钱了,我们也不一定用得到。”
徐少杰没有注意这些细节情况,他有些奇怪,禁不住开口了。
“张区长,你详细解释一下。”
“哦,是这样,从财政口子走的资金,基本都是市财政局管着的,一些小的和必要的开支,包括我们一年的办公经费,财政局不会过问,情况他们都清楚,可是如果突然有了大笔的收入,财政局一定会关注的,财政局背后是什么情况,我不说徐书记也知道,所以,如果水泥厂的账目从财政所走,我们就没有戏了。”
“哦,是这样的情况啊,那你是什么意见?”
“水泥厂如果筹建,必须有完善的财会班子,我管了几年的财贸,知道企业会计要求是非常高的,一定程度上,比我们财政所的会计要求还要高,水泥厂如果没有完善的财会班子,势必依靠财政所,这样肯定是不行的,还有,对水泥厂的财务监督,区公所负责,也就是说,到了一定的时候,财务账目的封存,由区公所直接负责。”
徐少杰明白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