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小说 > 大时代里的小军阀 > 第三十三章 大统领之争

第三十三章 大统领之争(1/2)

目录

?十一月三十日,这个日子离武昌打响第一枪的时间已经过去了整整五十天。

在这五十天的时间里,革命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和张建强所熟知的历史一样,随着自己在武昌打响了的第一枪,湖南,陕西,江西,广东,浙江,四川,江苏,安徽等省份都陆续的发生了起义,在所有的明眼人看来,革命已经势不可挡。

也正是因为此,不管是先发动起义的还是后迫于形势参与进来的,他们或为自己或为自己所代表的势力想要在这个新生的民国里占据一地之席,那么他们就必须急匆匆的赶赴武昌来,参与到新的临时中央政府的组建。

经过连续几天的口水战,酒水战,各省的代表终于在以武昌为民国中央军政府暂时履行民国中央政府职责这一点上达成了一致。

不过在另外一点上,则产生了巨大的分歧,互不相让,那就是中央军政府的大统领人选。

本来孙中山是最为合适不过的人选,但是武昌起义之后为了取得列强们的支持,孙中山还一直的停留在国外游说西方各国,人还没有回到国内,自然无从谈起担负这个大统领的担子了。

而除了孙中山,目前最为合适这个位子的就只有张建强和黄兴二人,而各省代表所产生的巨大分歧也就是因为他们所支持的对象不同。

以宋教仁为首的同盟会坚持的推举黄兴作为大统领,他们的理由是张建强过于年轻,威望难以服众,而黄兴则不同了,不仅是在同盟会内部,在所有的革命组织里都比较的有名气,其威望直追孙中山,在孙中山不能够到任的情况下,是最合适不过的大统领人选。他们的意见也得到了上海,云南,广东等省代表的支持。

而另外一边和宋教仁打对台的是汤化龙,他则坚持由张建强作为中央军政府的大统领,一方面张建强是首义的最大功臣,是他领导了武昌起义,要是没有武昌起义的话,哪里有现在这么蓬勃的革命情势。另外一方面,虽然张建强年轻,但是他已经是湖北军政府的大都督了,既然中央军政府设在武昌,那么由张建强当这个大统领就是理所应当的。

而汤化龙同样也有着一批支持者,先是武昌本土的革命党人是站在张建强这一边的,虽然黄兴是他们所崇拜的对象,但是在实际面前,张建强才是他们的头,他们理所当然的要选择站在张建强这一边。

除了武昌本土的革命党人之外,湖南,浙江,四川,安徽,江苏,福建等省的代表也是坚定的选择了站在汤化龙这一边。

这一场大统领之争明面上看起来只不过是黄兴和张建强二人关于大统领的争斗,实际上其本质已经变成了同盟会和立宪派党人关于未来的民国政府的最高领导权之争。

而作为这场争斗的两个当事人,黄兴依然的在汉口主持着前线战事。虽然北洋军已经单独停火,并且从刘家庙撤到了滠口一带,脱离了和革命军的接触,但是黄兴依然没有闲着,除了抓紧时间巩固已有的防御阵地之外,他还积极的谋划着打败眼前之敌,然后沿着京汉铁路北伐。要不是他同样的知道张建强向袁世凯提出来的条件,他早日就打算反击再北伐了。对于政务,黄兴一点心思也没有,至于这个中央军政府的大统领,他也是没有丝毫的兴趣。不过碍在宋教仁等人的一再劝说,他就保持了沉默,也没有明确的表示退出这场大统领之争。

而张建强呢,同样的保持沉默,一方面他太过于年轻,才二十四岁,另外一方面他又是一个半路出家的革命党,和同盟会,光复会乃至共进会什么的都没有丝毫的关系,根基太浅。所以如果他自己站起来为自己摇旗呐喊的话,那就太跌身份了。

另外,他也相信汤化龙为首的立宪派党人会积极努力的为他所去争取,不管怎么说他都是目前立宪派最为合适的依靠者。而在这场革命中,虽然立宪派并没有取得先机,但是凭借着他们的社会地位还有名望,还有各地的革命党人对于自身的认识不足,他们还是很快的就占据了不少重要的位子。而且像是江苏都督程德全,湖南都督谭人凤,他们都是旧官僚出身,天然的就依靠着立宪派。

所以立宪派的实力已经超过了同盟会,只不过不管怎么说这场革命的大义还是在同盟会这边,而且随着清政府的皇族内阁,立宪在国内已经没有市场了。所以立宪派党人们只能捏着鼻子参与进来,不过和同盟会一样,他们也有着自己的政治目标和利益所在,而张建强则是他们最为合适的代表者。所以无论如何,汤化龙等人都要想进办法将张建强推上中央军政府大统领的位子上去。

傍晚,张建强的书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美漫哥谭没有蝙蝠侠 火影:刚当海贼王,我重生成佐助 医仙之纵横无敌 村野小神医 以暴制暴,从暴君杀成千古一帝 出国后,我带回光刻机能一等功吗 我以道种铸永生 古仙传说 盘龙之亡灵主宰 末日进化:开局捡到一个美女丧尸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