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1章 吞吐长江(3/4)
一个女性打工人,也就是在人家成衣作坊中做些简单裁剪,竟然就达到了月例五石!
要知道,一个县长,也就秩三百石而已,每个月二十多石,至于县中衙役,月例才两石的样子。
这些打工人,基本是在长江沿岸各县人士,有专门的船送回,不仅人回来了,还带回了大包小包的物件,都是广陵县那边的一些产品。当然,基本都是布匹、衣物、家用器具,比如铁锅之类。
还没等孙策查清怎么回事,年关才过了三四日,这些人却又登上了接送船只,踏上了打工之路。而这些人不仅会自己再次前往广陵,甚至还带上了一些亲朋好友。
直到广陵的各种产品开始流向长江两岸的各县,孙策才看明白是怎么回事。广陵产的成衣,价格极其低廉,零售的价格,甚至跟买布的价格差不多,而且款式多样,五花八门,很快就开始占领各县的成衣市场。
广陵产一种玻璃杯,那叫一个精美,甚至连孙策第一次看到,都以为此乃水晶杯,结果人家说是叫玻璃杯,一个玻璃杯,仅仅是一个陶瓷杯的价格。
而孙策想破脑袋,甚至特意购买了数种不同款式的玻璃杯和玻璃碗与周瑜、鲁肃等人研究,想弄明白这些生活用具,到底是何物所打造,一番探讨之后,众人一无所获。
建安七年正月,广陵产的各种产品,犹如蚂蚁一般,爬向淮南、江东的四面八方,无数江东和淮南的商贾,开始闻到了铜钱的气味,纷纷赶往广陵。
孙策面对此种情况,却无能为力。
此时的大汉,总人口不足四千万,按理说,还不足以形成大工业时代。毕竟此时温饱问题上未解决,也就只有刘云的辖区解决了温饱问题而已。
而他的温饱问题,主要来自于屯田、养殖和海产。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刘云养殖的鸡已经超过三百万,而牛羊也达到了数十万头的恐怖数值。最恐怖的是,他几乎每两个月有一批商船从倭国返回,带回十余万石干海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