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出手阔气(2/3)
“不错,这是我家幺妹,给她找一套合适的!”
“没问题!”
此时掌柜的早已打消了对妞妞的怀疑,因为告示上分明写的是男孩,面前这个却是个小姑娘。
想来确实是画像的问题,这要是胡乱去报官,冤枉了好人不说,自己少不得要挨官差大老爷的骂。
小孩的衣服款式比较单一,没什么好挑的,掌柜的从一旁的货架上拿出一套红色棉布衣裙,在妞妞身上比划了一下,大小正合适。
与此同时,伙计捧着一套天青蓝的锦缎儒衫过来,掌柜的赶忙接过,说道:“公子,看看这套怎么样?”
徐承影摸了摸料子,平滑柔软,是上好的蚕丝,又看了看样式,问道:“你怎么知道本公子是读书人?”
在明朝,只有读书人才能穿儒衫,其特点是宽袖、皂色或黑色缘边,青圆领、皂绦软巾垂带。
有钱人虽然可以买最上乘的绸缎,却不能穿儒衫。
比如说这位店掌柜,虽然有钱,却是商贾出身,因此,他的衣服是圆领的。
朱元璋在时,是最歧视商贾的,甚至言明,商贾不得坐轿子,也不得穿丝绸,不过,官府对此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到了如今,早就没有人严守这规矩了。
只是这儒衫和方巾,就算是再有钱的商贾也不敢穿戴。
掌柜的能拿出儒衫,说明他认准了面前这位是读书人。
“公子说笑了,在下经营商铺多年,看人的眼光还是有几分的。”
“行,还不错,多少钱?”
“诚惠,纹银二十两!”
二十两可不便宜,在这个时代,普通百姓一年能有二两收入就算不错了,只不过这套衣服的用料和做工真的非常讲究,这个价位还算合理,若是在京师,估计能卖到五十两以上。
徐承影从怀里掏出一沓宝钞,说道:“本公子出门没带现银,身上只有宝钞。”
自从永乐以来,朝廷一直明令禁止民间以金银做交易,须用宝钞,违者重罚。如今宝钞贬值得厉害,大家都愿意用金银交易,慢慢的,官府干脆也不管了,民间便出现了宝钞和金银并存的现象。
徐承影用宝钞结账本是理所应当,可问题在于宝钞和现银不是等价的,二十贯的宝钞的购买力远低于二十两纹银。
掌柜的心中大致算了算,说道:“宝钞的话,至少要六十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