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5、操线木偶(2/4)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果然不错!
乾隆爷今天精神非常不错,把整本奏折都看完了。张艾报功却不居功,对自己怎么浴血奋战几乎没有提及,反倒是对海兰察指挥有方给了高度评价,都是领导英明,我们才能取得这么辉煌的战果嘛!自己打了胜仗,死了这么多人,却要把功劳让给上级,无论是谁都会义愤填膺。但在封建体系中就是这样的,你必须把自己的东西献给上级,上级才会赏你鱼肉百姓的机会。张艾这么做在当时也是一种“守规矩”的行为。
这就叫识大体!有大局意识!领导最喜欢这种人了。
有识大体的人,自然就有不识大体的人!海兰察就上书告状。张艾刚刚打了胜仗,你去皇帝那里给他告状,这自然是没什么好果子吃的。海兰察不通人情世故,就算你打了胜仗我也非给你点厉害的不可,这是武将和文臣之间斗争能力的区别。海兰察告了什么呢?
一告陕西兵抢掠良民,二告张艾收留贼寇。
其实这两条都是证据确凿,抢劫这种事张艾干过不止一次,驾轻就熟,海兰察不拨粮草,陕西兵只能自己动手解决。但是张艾有个底线,绝对不抢百姓!因为百姓一无所有,抢也抢不到什么,为了一点东西坏了名声不值当。那他抢谁呢?自然是倒霉的大户!
历朝历代,官逼民反,官往下就是士绅,这些实际上的基层官员没有什么国家朝廷的概念,只有一己私利,但是却手眼通天,能调动官员为他的利益服务。明朝灭亡的时候,地主们竟然还能调动内阁,不让崇祯皇帝向他们加税,把税收嫁祸到农民头上。所以,看上去地主阶级是支持朝廷的,实际上却是蚕食朝廷柱石的罪魁祸首。张艾本就对这些人没什么好印象,不抢你简直对不起那些衣衫褴褛的百姓。
当然,张艾名义上仍是“劝饷”,不是打劫,抢的还是“良民”,如果真的要彻查,是必然有麻烦的。而这第二告他收留贼寇,连辩驳的余地都没有,他不仅收留了贼寇,还好吃好喝待遇,让他们打头阵。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