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小说 > 反清复明 > 171、朝堂群殴

171、朝堂群殴(1/4)

目录

我大清的反应速度是一个奇葩的存在。自从乾隆病了以后这种趋势更加明显。八百里加急文书从广东飞奔入京,经过抄写,贴黄,备案,一番周转就送到嘉亲王手里。嘉亲王永琰,他的年号已经有人悄悄准备好了,嘉庆嘛!虽然嘴上不说,大家都知道他是太子监国。不过他不能用朱批,得用蓝批!虽然乾隆病的歪歪斜斜的,大事还的他拿主意。

不过,什么事算是大事呢?这解释权如果在嘉庆手里,那么乾隆爷就是太上皇了。所以必须有一个人把解释权抓在乾隆手里。把关的那个人就是和珅!为了不让和珅在军机处处于少数,乾隆还把另一个人也塞进了军机处,谁呢?福康安他弟弟福长安,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嘴上没毛办事不牢,二十多岁没有任何行政经验和军事经验的人进入最高决策机构,而他的决定有可能对国家产生决定性的影响。用这个人,乾隆算是真的脑子抽风了。额,他本来就脑子抽风了。

这样一来,如果和珅觉得有必要,任何事情还是需要朱批。和珅是个非常精明的马屁精,非常懂乾隆的心思,哪个皇帝愿意放松权柄呢?所以蓝批之后和珅又去找乾隆朱批。你想想,嘉庆批下的奏折转眼就多了几条红杠子,动不动就说不妥,不行,瞎搞,然后朱批示下,这还有面子吗?!你不如就朱批算了!

嘉庆恨和珅恨得牙痒痒。

董诰这个太子老师也是非常不爽,和王杰二人一起斗争和珅。四个人八只眼睛,天天针尖对麦芒,你赞成我就反对。而且这些人都是八股文浸淫多年的精英,特别能找借口。我们都知道八股文这个东西格式固定不说还要会拉大旗作虎皮,用圣人的文字解释当下的问题。就像后世的某语录,游个泳要说“下五洋捉鳖”,催人家快要说“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只要孔夫子说过某些话,不管他是不是这个意思,你只要拿来说成是自己的意思就行了。

平时朝堂吵架都能各自找到依据,何况是充满了偶然性的战场呢?张艾的方案百转千回送到王杰董诰手上,他们改一改,和珅福长安再吵一吵,基本上那就面目全非了。

张艾是经历过西北平叛,和索特纳、和琳等一流将帅合作过的人,军事资历与经验远远超过军机处,他的方案必定是经过深思熟虑,有着其严密的逻辑关系。但是经过军机处和御批之后,局势向着地狱的方向一路狂奔。

首先董诰不同意清军撤退,广东有八旗绿营驻防部队三万多人,各州府都有驻军,如果撤走,白莲教再强也没办法全部解决掉。不撤意味着很快就会被各自扫荡,而且每一处兵力都是绝对劣势,金坷垃炮兵轰完步兵冲,杀得清军闻风丧胆。

然后又是和珅不同意放弃惠州。撤军是为了凑足兵力固守惠州,不撤就没有人守,那放弃算了。但和珅又不同意,福长安甚至认为他哥哥天下无敌很快就能率军赶到广东平叛。这就得在雨夹雪的潮湿冬日把福康安的人马从福建调往广东惠州。只要是经过战阵的人都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偏偏没有了阿桂的军机处已经没有任何实战经验。这个粗略的方案送到乾隆那里,批注可想而知。

一句话总结:皇上什么都想要,皇上什么都不想丢。

更糟糕的是,两广地区的战事应由两广总督孙士毅负责指挥,但是孙士毅开战第一时间已经被白莲教抓起来了。这事儿大了!如果金坷垃把人杀了,那么朝廷最多不过再派一个总督下来,如果他没死,那么现在应该指挥军队反抗。可这个孙士毅生不见人死不见尸,就像人间蒸发了一样。派个总督过去吧,万一你没死这不得打架吗?不派吧,谁指挥都不知道。两难之际,朝廷这边啥都没说,广东这边糊里糊涂的就被一顿炮弹给打懵了。

事情到这个地步,朝中不由谣言四起,这孙士毅到底在哪呢?

广州。

金坷垃打了个大大的哈欠,牛儿不在身边,他连个抄写员都没有。这年月你也不能写简体字,一应抄写之事只能是旁人负责。他这边口述,那边写下来,金坷垃打着哈欠连夜编写的东西就是白莲教政治教材。既然他和地主阶级天然敌对,那么朋友就只能是农民,但是农民这个群体非常短视,小农意识很强烈,虽然有反抗意识,但一盘散沙形不成气候。那好,金坷垃就教他们造反。可问题是!农民他没文化呀!金坷垃只能找有文化的人过来,这些人就是寒门子弟,他们读书,但是功名无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美漫哥谭没有蝙蝠侠 火影:刚当海贼王,我重生成佐助 医仙之纵横无敌 村野小神医 以暴制暴,从暴君杀成千古一帝 出国后,我带回光刻机能一等功吗 我以道种铸永生 古仙传说 盘龙之亡灵主宰 末日进化:开局捡到一个美女丧尸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