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原来如此(1/3)
砰!
枪口袅袅青烟,不远处躺下的战马和摔得满脸是血的清兵。
眼下是摔得四仰八叉的白莲教斥候,那驴蹄子到处乱跑,士兵们不得不跳下驴子,试图稳住他们。清军斥候与白莲教斥候的第一次交手,以清军阵亡三人,白莲教摔伤两名士兵而告结束。一边是丢盔弃甲而逃,一边则是阵型大乱。
白莲教吃亏就吃亏在驴子上,铁打的驴子纸糊的马,驴子负重高达250公斤,拖一两百斤的东西走根本不成问题,能拉动700公斤的马车,作为后勤牲畜确实是千金不换的宝贝。可这玩意儿有个致命弱点,特别容易受惊。后勤运输的时候没有什么东西能把他惊了,所以驴子通常兢兢业业,偶尔犯点驴脾气。现在白莲教斥候排成一列开枪,当场就把驴子们吓得到处乱跑。机灵点的跳下毛驴,还能全身而退,笨一点的直接狗啃屎,摔得四仰八叉。
白莲教徒一边抓紧火枪,一边控制驴子,一时间狼狈不堪。
清军趁着这个机会又试图进行弓箭骚扰,而白莲教斥候则继续用火枪还击。就像训练中一样,他们瞄准,然后开枪。弓箭和火枪的差距至此一览无余,身披铠甲的白莲教徒身上就算插着几支箭也不曾受伤,而清军斥候只要身中一弹就会失去战斗力。火枪的动能高达2500焦耳以上,箭矢的动能最多也不过110焦耳,双方能量相差20倍。砍伤刺死,三箭不如一刀,三刀不如一枪,也就是说,清兵要想在对射中占据上风,命中率要超过火枪好几倍才有胜算,而在双方都披甲的情况下,这种胜算无限趋向于零。
在其他方向上,情况总体差不多,只要和火枪对射,弓骑兵必定死伤惨重。特别是使用战马的那些“精锐”,他们的训练比其他的教徒要好一些,即便是零星对抗也几乎完爆对手。
随着越来越多信息的披露,金坷垃彻底明白了,现在的满清军队已经不是当年那支白山黑水间的劲旅,而是一支训练不足,人浮于事的封建军队。他之所以一开始拿到的弓都是60斤的硬弓,原因并不是这种弓很常见,而是因为太硬拉不动,所以士兵不爱用,他们使用的多是40斤到50斤的弓,有的甚至用30斤的弓忽悠上级。要知道,练武功的乾隆爷也能拉60斤硬弓,这些斥候连养尊处优的乾隆都不如。箭术更是差得令人发指,在火枪的正常射程上,他们什么都射不到,这个距离通常是70米,也就是奥运会比赛的距离。即便是用现代反曲弓加瞄准镜的奥运选手照样会脱靶,何况是训练不足的弓手。金坷垃在翻看了满清武举人的考试标准之后,完全搞清了所谓骑射无敌的本质。武举人的考试标准是,80步的距离上9箭中两箭,后来因为太多人达不到这个水准,又改为50步。一步是多少呢?大约是米,所以武举人的考试就是80米9箭中2箭。要知道武举人是军官!军官考试尚且如此,士兵的表现可想而知。反正金坷垃自己用30斤的弓箭射10米靶也纷纷脱靶。
公安局禁弩不禁弓,原来如此啊!果然是人民喜爱,政府放心的体育运动。
金坷垃这回是放心大胆,驴子不适用于战场,应该返回骑乘用途,他还剩下六百有资格骑马的龙骑兵,他们以二三十人为一组,专门猎杀清军斥候,如果碰上敌军大队则立即脱离,同时放红色烟花报警。如是三五日,塔吉布所部清军进至正阳县,说什么也不往北走了。
只要是出门,肯定要挨枪子,白莲教火枪标准弹丸12mm,一枪下去血肉模糊,有时候上半边打没了,就驮着下半截回来,你当我们白内障看不见怎的!斥候派不出去,塔吉布索性不走了,也不出门,就靠着淮河扎营,北面是淮河大弯曲部,南面依着丘陵,只有一座石桥可以过河。
淮河北岸白莲教大营,众将一筹莫展:“法王,清军把石桥也给拆了。”
金坷垃哭笑不得,石桥拆掉他是不想过河了。不过淮河很浅,可以涉渡的地方不少,说不定是对面的烟雾弹。“他现在在做什么?”
“清军每天只让民工修土墙,将粮食运进营中,其他的未见动静。”
“法王!打吧。”大棍子嚷道。
“你的意思是,涉渡淮河,直接攻击大营?”
“我们耗在这也不是办法呀!”
“挑战的人怎么样了?”
大棍子撇过头去:“别提了,骂得嗓子都冒烟了,清妖连屁都不放一个。”
“炮击呢?”
“也轰了,没啥用。”
金坷垃叹了一口气:“要是有榴弹炮就好了,用开花弹炸,准叫他哭爹喊娘。传令下去,撤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