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起义(1/1)
河南巡抚,满清官场中最不好干的省长。说他不好干从任职时间上就能看出来,去年黄河泛滥,巡抚大人没能控制住局面,滚蛋了。换上来的那位巡抚从腊月做到四月份,又是没修好河堤,没安置好灾民,滚蛋!从四月份起在这里干活的巡抚叫杨魁,他……其实也快滚蛋了,因为河堤修不好,生产压根没法恢复!黄河自元末改道夺淮河河道入海之后,满清的黄河大堤就没消停过,年年修堤,年年决口,不修还不行!元末治理黄河,直接就把元朝给治死了,大清国哪能重蹈覆辙,自然是加班加点的修。
修河堤对地方官员来说是个绝佳的机会,作为国家重点工程,批下来的银两是必然充足的,工部那些小吏们先捞一笔,然后工部尚书董诰再发下来,到巡抚杨魁手里再过一过,到具体的府县一层,基本上就拿得七七八八了。董诰也知道,但他治得了贪官治不了小吏,工部、兵部、户部全都是吃小费大户,不是一个两个,而是整个腐败集团,乾隆爷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你董诰再清廉,管得住自己你管得住这悠悠众口吗?
巡抚杨魁他也很绝望啊,钱的事情先不说,人都逃荒去了,鬼给你修大堤去?大堤修不好,决口的地方形成了新的支流,就像黄河长出了一条树杈子,这下子泥沙泛滥,变成了盐碱地,什么都种不活。没有粮食就没有稳定,无论杨魁如何镇压都扛不住到处抢粮的饥民,哦不,这已经不是饥民,而是绿营兵!当饥荒蔓延到兵营,拿着武器的士兵只能跟着抢劫为生。面对百姓和士兵二选一的艰难决定,杨魁做了一件正确的事情,优先把粮食拨给政府机关和军队,解决了最关键的隐患,然后又让各州府招安贼寇,越是能打的越是要招安,只要能打的招安了,那些不能打的就可以不考虑了。只要士兵和官员的肚子填饱了,这里还是大清朝,如果百姓肚子填饱了,那么士兵就要造反,那可就不是大清的天下了。
至于百姓嘛……饿死就饿死了,死光了正好没人造反,人死光了地方还是朝廷的。再说今年不就免税了吗?朝廷的恩惠已经到了,会不会饿死是你们自己的问题。
至少在快秋收之前,社会秩序算是恢复了,虽然是一小会儿。
因为真正乱的时候还没有来!黄河决口的破坏短时间内无法修复,乾隆知道这里遭了灾,他免掉了河南税负,巡抚杨魁也知道河南遭了灾,但是他没有免税,呵呵,免税,维持秩序的绿营兵吃什么。秋收一到,从南到北一定会发生大规模抢粮事件,白莲教暗中串联,预备发起整个河南西南部的抗税运动。汝州、汝宁府、许州府数十万教徒,不下五六万壮丁,这要是闹腾起来,保证整个河南翻天覆地。
这是一个超级火药桶,只需要一点火星就会燃起冲天烈焰。
金坷垃就是这个点火的人,他不仅准备了火,还准备了防火墙。坛主傅友德居中坐镇,三员大将各自跑出去召集教徒,在有效聚拢教徒这件事情上,亚当发明了一个制度:旬祭。白莲教有一个祭祀烧香的传统,主要就是大家伙集合起来一起焚香祷告,这叫做“祭石”,具体为什么要拜石头,金坷垃不知道,反正石头和无生老母对他来说都是一样的,主要构成是二氧化硅嘛。“祭石”是一种聚会形式,一个县或者一个州的教徒大家凑一起,一起控诉满清的罪恶,地主的黑心,大部分时候亚当还会找几个人上台来,说说地主是怎么压迫他的,父母饿死的时候,地主是怎么连块埋葬爹妈的地也不肯给的。
总而言之,清妖是一切灾难的总根源。每隔十天,这种记忆就加深一次,教徒越来越多,成群结队,招摇过市。在县令关下不到的地方,白莲教徒屡屡与地方豪强发生冲突,只是杨魁焦头烂额,根本没有时间去分析这些数不清的报告,甚至白莲教徒在巩县抢掠也没有惊动巡抚大人。当时在河南抢劫的人实在太多,土匪多如牛毛,哪里管得了这个。
在那一个多月的时间里,金坷垃一边教铁匠们打造火枪,一边带着教徒挖厕所造火药,储存粮秣,到了秋收时节,靠着二三十个铁匠,义军竟造出火铳四百余支,火药数百斤。根据那支燧发枪的经验,金坷垃把火药和弹丸包在一起,每一发子弹都是定量火药发射,不仅装填快而且不容易炸膛。同样口径的火枪,欧洲士兵们通常会使用10克火药,但是金坷垃带着教徒獒大粪整出来的火药质量比较差,只能加大剂量,用三钱(15g)火药。先灌火药,再塞棉花,然后才是弹丸,从培训班出去的士官一般可以达到一分钟一发,与满清正规军不相上下。
弥勒下生,明王出世!白莲花现,天下大吉!
几乎是一瞬间,巡抚衙门已经被雪花般飞来的信件淹没了,各个州府都在求救,一些小一点的县城连求救信都发不出来。金坷垃为嘉木设计的这套制度最大特点就是一一对应,每个县都有香会,每个州府都有卦堂,起义命令发布之后,突然爆发,根本没人知道爆发点在哪里。
巡抚杨魁匆匆从睡梦中被叫起来,无需任何解释,仅凭为官十几年的直觉,他就知道事情大了!此时他能够找的官员只有一个,那就是河南提督。提督是一省最高军事长官,他手下通常有几个总兵,一个总兵领一镇兵马,大约一万多人到几千人不等。距离起义三州府最近的总兵就是南阳镇总兵,而河北镇总兵在黄河北面,没几天时间根本别想过来。那么其他部队呢?对不起,满清全国88位总兵,其中13位水师总兵,岸上的一共75人,统63万绿营兵,一个萝卜一个坑。河南这个坑里边只有两根萝卜!更糟糕的是绿营兵平时都需要分散到各个哨站去收银子养活自己,急切之间连收拢都无法做到,甚至大量绿营兵已经在兵站里就被人干掉了。
杨魁急的直跳脚,每个据点都在求救,而他手里什么都没有。
“提督大人,这……”
“巡抚大人……”
两人大眼对小眼,点着灯笼都不知道怎么办。
“我等可上报朝廷,等皇上定夺!”
哎!这个主意高!一个人的综合素质怎么样在这个时候就能看出来了。
有人要骂了,这高个屁啊,都火烧眉毛了,你还上报朝廷定夺,等定夺下来,河南早就遍地白莲教了。不懂官场了不是,白莲教起义是突发事件,怪不到他们头上,而处置不力那就是你的问题了。报告领导确实是屁事不顶鸟用没有,但是你要记住,领导总是英明的嘛!就算他不英明他也是能承担责任的嘛!更重要的是,只要你和领导立场一致,他不倒你也一定不会背黑锅。
但是!这个理论有一个严重的漏洞,因为你是不能跑的,满清虽然自己很没忠义可言,但很讲究文死谏武死战,一省巡抚或许还能跑得掉,他这个提督是万万跑不掉的,跑回去那就是个临阵脱逃的罪名,要杀头。提督不能跑,等于巡抚也不能跑,道理相同。
杨魁需要同僚帮助自己做一件事,那就是把河北镇总兵调来开封府,打死也要守住这里,直到朝廷援兵到达。在此之前,所有的绿营兵不分单位一律要向开封府集中,这道命令实际上等于放弃汝宁府、汝州、许州府三地,这些地方的绿营兵只能自求多福。如果他们的战斗力足够强大,或许可以撑到南阳镇的兵马过来解围,杨魁估计三州起事的白莲教徒大约在两三万人左右,如果是平时,这种规模的农民bào • dòng一镇兵马就能全部打散,然后由地主武装分区围剿消灭之。
什么叫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精明过了头那就是蠢了。金坷垃手里的本部兵马就那么三千人,没有战斗经验,只走过队列,如果杨魁全军压上,决一死战,不是没有机会趁白莲教没有完成集结的机会一战平定。有时候机会就是拼出来的,不拼那就什么机会都没有。
然而杨魁没有这种拼死一搏的勇气,反而抽走了所有能指挥的部队。一夜之间,三州几乎全部沦陷,只有许昌、禹州两地躲过了白莲教义军的第一波攻击。许昌是河南法坛本部、岳漫步一部负责的战区,禹州则是傅友德侄子傅士仁所部的战区。
开局形势这都不是小好,而是大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