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大肥缺(2/2)
“也好,这烤鸭真不错,以后有机会一定把这手艺学过来。”金坷垃又吞下一块。
金坷垃不知道,他吃烤鸭逛北京,一手糖葫芦一手老布鞋的时候,朝堂上又是吵得不可开交。朝堂吵架,那是吵得连天桥下边说书的都知道了。怎么着呢?军机处几位大臣都不在一块办事!阿桂一个人在隆宗门内军机处值房,王杰在南书房,和珅在内右门内房间。几位军机大臣都不在一块办事儿!矛盾基本上那就是公开的。
问题就在山东巡抚的人选上,桂光这个贪污犯已经被拿下了,可不代表清流可以上马,和珅推荐满人国泰,王杰推荐汉臣朱珪。朱珪与董诰年纪相差不大,是王杰一派的左膀右臂,而阿桂的态度就很值得玩味,因为他在京城没呆多久就跑去浙江勘察海塘工程去了,对于和珅和王杰的争端不持立场,或者说他根本没时间管这对彪子。
别看大清国是康乾盛世,实际上暗流涌动,烽烟四起。要不怎么乾隆自吹自擂“十全武功”呢?清政府四处用兵,又害怕落得明朝的下场,不敢加税,只得想办法各种摊派,其中一项就是捐官。张艾读书的国子监,学生有两种称呼,一种是贡生,一种是监生,其中贡生是考的,监生那是买的。就相当于现在中国人民大学的文凭花钱就能买到,那是多么惬意的事情啊!
事实证明,虽然王杰与和珅的分歧很大,但在摊派上,两人没有本质矛盾。朱珪与国泰,代表的是两种不同的捞钱路线。如果用了满人国泰,那么捞钱的套路大概是这样的,国泰到处摊派,卖官鬻爵,然后把收上来的银子先捞一笔,再送给和珅一笔,剩下的钱全部送到内务府,也就是皇帝的私库,皇帝要用给和珅打个招呼就行了。
如果是朱珪上台,那么捞钱的套路大概是那样的,朱珪卖官鬻爵,严查盐税商税,然后把查获的银子全部送进国库,乾隆要用钱可以向内阁军机处打报告。
不对劲啊是吧。这乾隆只要是不傻,那一定知道国泰上台对他有利啊!进国库的钱他花起来多不方便。要不怎么说只有和珅懂得他心思呢,乾隆特要面子,皇帝卖官充入内务府,这传出去影响非常的坏。乾隆不太拉的下这个脸面,又知道王杰为人绝不妥协,所以十分犹豫。
如果领导对一件正确的事情犹豫不决,那他一定是想找个借口不做。——笔者原创
和珅为这个任命是吃不香睡不着,工部很快就会在山东开展重建工作,大笔大笔的银子就在面前,国泰上不去,他就吃不到。和珅不愧是一代权臣,知道这个时候一定要为乾隆编造一个天衣无缝的借口。既然捞钱进内务府这吃相实在太难看,那就不提嘛!提什么呢?和珅就想到,山东刚刚平定几万人的叛乱,一定有小股匪徒没有肃清。
有主意了!
国泰是满人,曾任职四川,对军事斗争比较熟悉,朱珪是文臣,主要是教书,对打仗是外行。若以匪徒未尽,国泰巡抚山东比较有利的说辞,乾隆必定答应!
和珅一边私信给自己的弟弟,询问军情,一边指使人上奏山东形势紧张。
某日,乾隆又与和珅漫步红墙,和珅三言两语,无意间就提到了他弟弟和林。和珅也不说山东军情紧急之类的话,只说要给和林捎些秋衣,免得到了秋天凉的时候弟弟受苦。看看,兄友弟恭,多和谐的一家人。
看看!这聪明人跟领导说话总是不经意间便透露出最重要的信息,挑拨领导敏感的神经。乾隆皇帝最在乎的东西就是他的银子,海兰察与福康安久战无功,意味着在山东要撒下大笔的银子,而现在他最忌讳的就是虚耗国库,国家每多用一点,他就只能少用一点。和珅的担忧给了乾隆足够的借口!
乾隆召见王杰,当即说出了自己的观点。
大军暴露在外,糜费钱粮,而如果撤军,当地又难以弹压。山东巡抚不能用一个毫无军事斗争经验的人,毕竟镇压是第一位的,省钱是第二位的,至于清廉问题,你是不贪了,可你浪费的银子比贪官还多,那我要你何用啊?
王杰一听就知道和珅给乾隆上了眼药,但是他没办法,因为朱珪一点战斗经验都没有,如果贸然进入山东这张赌桌上,万一形势反复倒是害了他,他已经坑了一个董诰,断不能再坑朱珪。无奈之下,王杰只得点头,山东巡抚的空缺正式由国泰接任。国泰担子不轻,不仅要剿灭残余的白莲教余党,而且要安抚山东臣民,修缮青州府。但这些不是问题,只要朝廷拨钱,修缮只是小意思,剿匪也很简单,把那几个匪首抓起来杀了,自然树倒猢狲散,自己还可以趁机捞一笔。
金坷垃得到消息,心中大石落地,立即就去辞行。
张艾很是舍不得,他乡遇故知,金坷垃一走他连个能说贴心话的人都没有了。
“就不能多住些日子?”
“怎么,你很喜欢睡我这个和尚吗?”金坷垃打趣道。
“去你的!只是今日一别,不知何时再见。”
“下次来我给你带个媳妇补偿你咯。”
张艾被他噎得无话可说,不由苦笑道:“兄弟,我要是回乡做了官,你能不能来帮我?”
金坷垃笑笑:“你觉得呢?”
“当官的都是黑白两道,要不……”
“我不是黑道,我是白的。”金坷垃双手合十,算是正式告辞了,“我去跟徐姑娘辞行,后会有期!”
“后会……有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