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 北昼南朝(2/2)
因此也对身披正统之名的铭庭颇为不屑。
可以说,这场战争铭庭虽占据清剿叛贼的大义,但在九州上,所得到的支持甚至还不如颂军多。
原因无他,之前的铭庭实在是太腐败,而云帆的前身,也实在是太过于昏庸残暴。
就说那前身修筑的通天楼,耗资数千万两白银,历时五年,强征劳工几百万。
当然,若仅是一个通天楼,不可能强征劳工几百万。
但问题是这前身好大喜功,再加上当时党争不断,郑姬又不停吹枕边风,这让前身愈发自满自大,最终竟是想要修筑一条运河,将江南的水引到北边。
这本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大工程,可因为当时铭庭已经彻底衰落,民间百姓叫苦不迭。
再加上修筑通天楼耗资无数,届时本应休养生息,可云帆偏要修建,而朝廷内部世家腐化又已达到顶点。
这就导致运河的开凿不仅累死了十几万男丁,还让朝廷亏损了几千万两白银,而运河的开凿,却仅仅是进行了不到三分之一。
更重要的是,无数世家在运河开凿的过程中侵吞公款,几千万两白银到最后只有不到一千万两用于开凿运河。
前身此举,不仅是喂饱了铭京世家,还败光了铭庭仅剩下的一点底蕴,更重要的是,从此铭洲千里无人烟。
所谓九州,便就是说有九个洲域。
北昼占四,南朝占三。
南朝改朝换代数几次,而北昼却是大昼帝国之正统。
因此,南朝极度缺乏底蕴。
所谓的世家,可能在北昼连一个小小的子爵家族都比不过。
从大昼帝国维持到现在,其底蕴岂是不知洗牌了多少次的南朝能与之相比?
但这并不是说,南朝真的不如北昼。
或者说,南朝历代君王,一直在执意于消除大昼帝国的影响。
铭是如此,颂是如此,颂之前更是如此。
颂朝虽极度腐朽,重文轻武,但并不是说没有进行过重大改革。
而其中对南朝整体发展最有意的一项,便是在行省规划上,用“省”来代替“洲”!
如镇南省,就本是南朝三洲之一的越洲。
越州的前身是南越国领土,后被大昼帝国纳入疆土,改为越州。
而苏省、桐省、谷省、笛省、雨省、桦省这所谓的江南六省,实际上都曾归为一地——江州。
至于临南三省,本同样归江州所管,但在颂朝大刀阔斧的进行行省改革之后,便彻底从江州割离。
而这最后一州,则是铭京附近的领土,在大昼帝国时代被称作“原州”。
原有最初、原始之意,而这原州也的确是大昼帝国的龙兴之地,曾经无比富饶。
原州的涵盖面积极广,按照史册记载,现今镇北王、淮阴鸣国的势力范围,以及铭京附近的所有领土,都当归属原州。
南方三洲大体讲虽是如此,当也有一种说法是镇南归属江州,临南三省又归属一州,但这种说法不排除是颂朝改革时期编造出来的假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