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本源!心学!我意既天意!(2/3)
如果就连自己都无法确信自己的修行之道,那么就算再怎么修行,结果成就必然也会十分有限。
武道也罢,仙道也罢,皆尽殊途同归。
越是修行到高深的境界,外在因素也就越发地不重要了。
唯有坚定的向道之心,方才是一切的根本。
坚定自己的修行之道,并且矢志不渝地进行下去。
未来方才能够成就造物主,铸就人仙体魄。
乃至于是阳神,以及粉碎真空的境界。
如若不然的话,达到一定的修为境界以后,就再无前路可言。
修行仙道,最多也就能够渡过四五次雷劫。
或许勉强可以渡过第六次雷劫,可是造物主的境界,断然不可能成就。
锤炼武道,绝大多数也会被限制在武圣巅峰。
哪怕有大气运所钟,能够借助天才地宝堪破人仙的境界。
可是想要臻至更高深的境界,那就完全没有希望了。
回想起自己以往历经数个世界,在其中所感悟到的一切种种。
周宁的眼眸深处,最终浮现出了一抹惊芒。
“吾之大道,乃是本源大道,是一切的起始!”
这本源大道,到是正好契合周宁所推演出来的万源归一法。
在逐步坚定自己未来修行之道的同时,周宁的脑海当中突然间回想起了他曾经所接触过的一门学说。
那还是周宁刚刚踏足武道修行之时,闲来无事之下所接触到的学说。
心学,大明文成公王阳明集大成之思想学说。
在此方世界当中,拥有一种极为特殊的规则,那便是大宏愿的存在。
诸子百圣立志、立德、立行、立言,开创自身学说并付诸于实践,就是在进行大宏愿。
因此经书学问,就代表了修为,就代表了道行。
修士可以通过研究学问,引起天地的共鸣。
学问愈发直指天地大道,修为境界自然也就会越发地高深强大。
此方世界未来命运所在的易子,之所以能够在极短的时间之内成就巅峰。
其原因就在于他开创了一门学说,可以被称之为此方世界万经之首的《易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