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第 22 章(2/3)
能拿到大学图书馆这种清闲岗位的,一般都是家里有点关系的,江小满回家这段时间,甚至有几个阿姨在商量着,要是这孩子毕业了找不到工作,不如干脆让他到图书馆来上班吧?
学校后勤岗位工资虽然不多,但福利待遇什么都不错,这份工作可能有些城里孩子看不上,可她们都知道小满家的情况,也都想着帮他一把,这年头,大学毕业也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啊!
听到江小满说要回乡创业,一帮阿姨姐姐们恨不得拿根绳子给他捆起来——
“小满你糊涂!你自己上网看看!那些赚了钱回乡创业的,有几个不是赔的倾家荡产?最后灰溜溜的又回到城里打工了?”
“你是不是担心你爹一个人在山上住着不安全?那你把他接到城里来啊,你爹多大了?应该还没六十吧?我记得学校后勤处的绿化工和保洁每年都要招人,你要是愿意,我去帮你跟管后勤的老许说一声!”
“就是!我也能叫我家那位跟老许打个招呼。”说话的这位是副校长的家属,她说打个招呼,那基本上就是内定了。
毕竟割草扫地这种脏活累活又不是教授讲师,一堆人去抢,他们学校教师家属都很少有愿意去的,一般都是从社会上招聘的,一个副校长,想安排这样一个岗位,基本就是打个招呼的事情了。
阿姨们实在太热情了,江小满实在招架不住,只能拿江百川来做挡箭牌了。
听说郎山乡小学除了校长只有两个老师,而且其中一个马上要生了,另一个还要辞职,阿姨们也惊呆了:这、这教书育人可是件大好事,她们也不好再劝什么。
不过,临走的时候,江小满还是收获了满满两个编织袋的“爱的关怀”——
“这些都是去年做活动剩下的物料,堆在仓库也没用了,今年还要买新的,你拿回去给学生们用,都是还没拆封的。”
学校图书馆每年都会举办十几场读书活动,不过真正参加的人不多,为了吸引学生们踊跃参与,图书馆每年都会采购一些精致的笔记本、笔什么的作为礼物,只可惜愿意参加的还是不多,所以每年这些活动物料都会剩下来好多,以前都是到了年底,看看没人要,她们自己分了。不过一想到江小满即将要去一个连粉笔都要“化缘”的深山小学,阿姨姐姐们不由一阵怜爱,恨不得把仓库都给他带上。
“小满你留个地址吧,就留你们那的小学地址,以后我们有什么用不完的,都捐给你们学校。”
“对!还有粉笔,我看你也别买了,省点钱给孩子们买点肉吃,我跟后勤那边打个招呼,回头把仓库里过期的库存扫一扫,就够你们用好几年的了。”
“小孩子的衣服要不要?我看家属区每年都是外面的一些慈善机构来收,谁知道他们收了都卖到哪里去了?还不如给你呢,小满你等着,回头我就到家属群里问一声,叫大家把合用的小孩衣服都攒起来,你不是还要回来拿毕业证吗?到时候一起带回去!”
阿姨们你一句我一句,不知道的还以为江小满是被流放到蛮荒之地去了呢。
这倒是个好办法!
想到学校的学生们,有的鞋子袜子都破了,有的五月份还穿着冬天的破棉袄,江小满没跟阿姨们客气,抓起桌上的纸笔,把郎山乡小学学生年龄段和男女比例简单写了下来——
“我们学校学生不多,不过还是女孩子多点,男孩子嘛,只要学习稍微好点,家里咬咬牙也要供他们去县城读寄宿学校,不会送到乡里小学的。”
“女生一般是8到12岁的四季衣裳比较缺,要是有鞋子袜子更好了,旧的也没关系,我看她们有的为了省钱,干脆都不穿袜子。”
“男生差不多也是这个岁数的衣裳鞋袜,不用挑特别好的,旧的也没事,他们回家也要干活的,都是穿着破衣服干活。”
江小满写完抬起头,有几个心软的阿姨已经在抹眼泪了。
“太过分了!凭什么女孩子就不能去县城读书?”
“小满你回去一定要仔细看看!要是真有读书天赋的女孩子,家里不供,我们来想办法!”
“就是!我也可以一对一帮扶几个,小满你回去帮我看看,有合适的我来出钱供她去县城上学!”
江小满知道这帮阿姨姐姐们都是土财主,图书馆不到五千的月薪,对她们来说就是打发时间赚个奶茶钱,刚才那个副校长的家属,娘家据说是搞房地产开发的,另一个开口说要帮扶几个贫困女学生的,她丈夫只是普通的大学教授,不过她女儿比较出息,抓住了短视频带货的风口,现在已经入股了好几家企业,实业和风口的钱她都赚……
在图书馆消磨了大半天,又顺手接了几十单土蜂蜜,回到寝室,被爱情蛊惑的老四已经回来了,正抱着空空如也的菌菇酱罐头嚎啕:“你们这帮没良心的!亏我还给你们带了澳洲大龙虾!你们连瓶酱都不给我留!是人吗?”
老四齐宁也是个饕餮,家里有点小钱,不过跟他女朋友家就没法比了,他女朋友是本省某知名餐饮连锁集团的皇太女,小情侣因为排队买臭豆腐认识,臭味相投,一见钟情,从此每个周末和节假日,不是在吃饭,就是在去吃饭的路上……
江小满就知道他会这样,暗暗叹息一声,趁着寝室其他两个不在,偷偷从行李箱拿了三个小一点的玻璃瓶出来——
“藏好了啊,他们两个都没有的,这是给弟妹的,土蜂蜜、香菇酱还有我自己炒的酸辣椒,你不许私吞!”
“亲人呐!!!”齐宁一把抱住了他,转身就把东xī • zàng自己背包里去了。他现在和女朋友正在热恋期,用老三的话说就是,“恨不得吃屎都共用一个坑”,这形容法恶心是恶心了点,倒是十分的形象。
晚上,老大罗景熠在学校食堂定了个小包厢,他们寝室先把小范围的散伙饭给提前吃了。席间四个人都喝了点啤酒,关起门来,就连一向内敛深沉的寝室长罗景熠都忍不住红了眼圈。
他们寝室真的是班里难得的一个到了大四依然能聚到一起的,读他们对外贸易的,除了极少数被调剂进来的,基本上都是家里就是从事外贸,或者有关系能毕业就入职的那种,所以基本上到了大四,想去工作的都早早提前入职实习去了,剩下的,要么是考研的,要么就是没什么其他特长打算混校招的。
总之大家想聚在一起已经很难了,这次他们寝室能聚到一起,也是因为听说江小满要回来,特意凑到一起的,等江小满回去,剩下三个也要回家里住了。
江小满是第二天一早走的,寝室长罗景熠亲自开车送他,其他两个人帮他搬行李,坐在回家的绿皮火车上,江小满看着渐渐远去的站台,恍惚间仿佛回到了大一刚开学的时候,那时候,为了省钱,他是只身一人来学校报到的,而现在,他也将只身一人,回到那个养育了他二十多年的故乡。
他出发早,回到县城还没到中午,看了看时间,江小满立刻叫了一辆三轮车,多花了十块钱,让师傅帮忙把行李搬到回乡镇的班车上,又拜托班车司机帮忙看着行李,趁着还没发车,赶紧去买了两袋麦面饼。
这种麦面饼严格说来不算是他们这的土特产,前几年国家扶贫攻坚力度比较大,他们这穷乡僻壤的也开始大规模修路了,好多外地工人过来,也把他们家乡的饮食习惯给带了过来,这麦面饼据说就是外地的工人带进来的,没想到却意外的符合当地人的胃口。
听说那个最开始做麦面饼的修路工人,现在早就不去工地打工了,和老婆两个人在县城开了三个分店,生意异常火爆,把一家人都接过来了。
江小满去车站附近买了麦面饼,看到有做好的鸡蛋汉堡也买了十个,这玩意儿他爸爱吃,买完东西回到车里,原先的座位已经被人给占了,司机大哥扭头冲他招招手,指了指副驾驶的空位。
江小满一个箭步蹿了过去,打开手里拎着的塑料袋,拿了两个鸡蛋汉堡给司机大哥。
转了两趟车,回到村里已经是傍晚了,给他爹打了个电话,江小满在小卖部坐了快一个小时,终于等到他爸来救他了。
江有粮带了两根扁担外加一个背箩,先把两个编织袋固定在扁担两侧,然后把江小满的双肩包和其他东西都放在背箩里,剩下的两个小一点的编织袋,就只能让儿子来挑了。
好在江小满也不娇气,挑起扁担,父子俩先去了一趟学校。
今天他们这边下雨了,山路难走,江百川给住得远的学生家长都打了电话,让学生们今晚都在学校住,江小满他们到学校的时候,学生们已经吃完晚饭,乖乖在教室里晚自习了。
“还没吃饭吧?等着,我去给你们下碗面。”江百川现在已经练就了单手做饭的技能,煮面更是不在话下,当即就要站起来去做饭。
“别麻烦,我家里都煮好饭了,菜也蒸在锅里呢,是小满非要先给你把东西送过来,不然我们早回去了。”江有粮摆了摆手,把扁担放下来,江小满顾不上说话,解开编织袋就是一阵疯狂派货——
“百川叔,这些都是我大学图书馆里去年做活动剩下的本子笔什么的,你看都还没拆封呢,都是能用的,你拿去分一分,孩子们就不用找家长要钱买纸笔了。”
“还有这些粉笔、草稿纸,都是我找学校后勤部要的,外边这些受潮了可以扔掉,里面还是能用的。”
“这个是我在我们班男生宿舍和女生宿舍找他们要的旧衣服,本来就是要丢掉的,我都带回来了,你给他们分分,带回家干活的时候可以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