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言情小说 > 大明:朱元璋求我教他做皇帝(大明福星) > 第二百四十五章 进攻东察哈台

第二百四十五章 进攻东察哈台(1/4)

目录

太始四年,八月初。

文华殿。

方世玉看着杨寓道:“三年没上朝了,我看你们,倒是挺习惯的。”

杨寓躬身颔首道:“国事繁重,鲜有务必圣裁之事,升朝反倒耽误各部门之间工作的时辰。”

“往往几个时辰,都没有个结果,争论不休,各执一词,自殿下重立体制,国家运转速度高效,怠政之事鲜有出现。上朝已经没有太大意义。”

杨寓心平气和的说着。

上朝?那都是什么年代的产物了。

方世玉在教科书中表达的,高效率执政,规定没有特殊情况,一应大小内政,具由内阁决断。

直接废除了朝会。

而太和门已经封闭三年没开过了。

文武各站一边,都有自己的事情要做,反倒是他这个代理皇帝,有与没有,似乎都不会影响国家的正常运转。

当年老朱因为朝廷有他没他都可以高效率运转,一怒之下,废除三省,大权独揽,终日里累死累活。

等他感觉力不从心的时候,把政务甩给了朱标,打造了历史上最豪华的太子府班底。

朱标病倒后,又把繁琐到让人难以接受的政务甩给了方世玉。

乃至于方世玉现在想想领东宫监理六部的日子,都感觉苦涩。

或许,皇帝的存在,更好的平衡文武之间的势力和权力,维护文武的同时,维持整个帝国的统一,才是最重要的。

至于内政,朝会也并非是一刀切断,五年一次的大朝会,总结上个五年发展计划的成果,下个五年计划的方向。

杨寓道:“不过,倒是有件事要和殿下商量一下!”恍惚间,杨寓似乎想起了什么,开口道。

“去里屋吧!”方世玉转身迈步向着文华殿内殿走去,杨寓却并未直接跟上,而是回头在案子上寻找着什么。

过不多时,方世玉刚刚在内殿落坐,杨寓手中拿着一份公文来到内殿道:“殿下,这是东察哈台的国书。”

“东察哈台?”方世玉眉头紧蹙,接过来一看,只见上边写着一些,让方世玉完全看不懂,甚至可以说是不明觉厉的文字。

“杨土奇,你莫不是拿我开涮?除了这个王印,是太祖皇帝赐下的,你瞧瞧这上边的字,你认识那个?”

方世玉将所谓的东察哈台国书反过来在杨寓的面前铺开道。

尴尬的点了点头,杨寓道:“回禀殿下,这份国书来的匆忙,礼部的人还没有来得及翻译我朝文字。”

“但国书的内容,礼部的人已经和微臣说过了!”杨寓道。

面色沉重,方世玉道:“说吧,东察哈台什么意思!”

“大致就是,天气寒冷,少水少粮,希望朝廷能允准他们前来通商,订购一批粮食,供养族人活命!”

“总额是七十万石粮食,按照以往的惯例,东察哈台有七万万的宝钞储备,是符合条件每年采购一定数额的玉米,红薯,马铃薯的。”

“但今年,国安稽查的消息说,东察哈台有谋反的意图,或许会在玉门,哈密一带,进行侵略!”

“微臣不敢擅决。”

杨寓直言道。

东察哈台在大明的西边,古称西域,自古以来,哪里就是由朝廷统领的地区,只不过大明的发展中心在南方,近些年大力发展北方,重心也是在辽东,而不是西域。

相比较而言,西域很重要,对于大明很重要,甚至有人说过,把帝都定在伊犁,整个亚洲都是天朝的!

东察哈台造反倒是不至于,他们也没能力反叛,至于说采购粮食,七十万石太多了,东察哈台在朝廷登记造册的男丁,户籍一共才三十万。

“七十万石粮食,一户分去两石有余,他们要这么多粮食做什么?”

方世玉心中嗤笑,东察哈台的实力,他还是知道的,太始三年的朝会阅兵上,方世玉向东察哈台展现了大明中央军的实力。

无论是火枪力量,还是大炮的力量,对于察哈台的使臣而言,都是震撼的,当然,这其中来朝会的,自然不止察哈台一国。

而这场阅兵,也是秀肌肉的一环,蓝玉从海上,带回来了三十余国的使臣,入朝进贡。方世玉自然要展现一下大明的实力。

而当时,朝鲜也在朝贡之列。

杨寓道:“那微臣回绝了察哈台!”

没有丝毫犹豫,粮食本就是战略物资,大明现在的粮食充沛,倒是可以用粮食来控制一下周边的部落。

他们用马匹,物资,来获得大明宝钞,拥有一定的宝钞储备,就可以在大明境内购买朝廷的禁品。

粮食是周边番邦能买到最好,最有价值的东西了。

至于说其他的,茶叶并非是不允许出口,相反,茶叶,丝绸,向来是出口的大宗货物。只是这种出口权力,被牢牢控制在朝廷手里。

不允许任何官员,商贾,染指其中。

“回绝的时候,问问东察哈台,朝廷登记造册的,只有三十万户,所以他们每年的米粮采购,最高只能有三十万的额度。”

“尽可能摸清楚东察哈台到底有多少户,有多少男丁,分部在什么地方。”

方世玉又不是做慈善的,东察哈台,漠北蒙古,方世玉是一定要拿到手的,并且牢牢控制在大明的手里。

而在动手之前,尽可能摸清楚对方的底蕴和实力,避免盲目,这对于大明朝的军事动作,也会有非常的效果。

杨寓道:“殿下,那要不要再加一条?”

“微臣倒是建议,若是想要统治西域,首先要做的,还是文化迥异的问题,只要文化同出一源,那这一切,都算不得什么大事。”

“甚至还会成为朝廷控制东察哈台的得力助手!”

闻言,方世玉询问道:“直说吧,什么馊主意!”

“很简单啊,文化同化,在东察哈台建立私塾,社学,府学,以教导他们孔孟之道为准绳。教导他们忠君爱国。”

“教导他们,西域自汉以来,便是华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他们现在是在分裂国家!”

“从根源上,瓦解朝廷对东察哈台控制的难处。”

杨寓面色平静,他一个文官,说出这么恐怖的话,文化同化,从根源上,彻底解决东察哈台分裂国家的可能。

强制教育整个东察哈台,灌输他们自古以来就是华夏的土地,让他们回归?

方世玉摇了摇头道:“吃力不讨好,等过两年天气好点,直接出兵拿下来不是更省事。”

杨寓的办法虽然可行,但前置条件太苛刻了。

东察哈台又不是傻子,怎么会允许大明的儒生过去授业解惑,灌输他们忠君爱国,东察哈台本是大明领土的事情。

怕不是到时候要去的儒生都要被砍死了。

杨寓道:“殿下,事情虽然有点吃力不讨好,但我军对西域的了解并不多,而且西域哪里多是荒漠地带,大军行进,极为困难。”

“而且,微臣有办法,让东察哈台的人,答应朝廷派遣儒生前往东察哈台建立学府,教导他们的子民!”

杨寓笃定的目光,信誓旦旦的说道。

......

泰安府,驿站。

杨寓手里拿着国书,一步步走进了国宾馆的一间院子,跟在杨寓身后的,有三个刑捕房的捕快充作亲兵。

“首辅大人?”国宾馆的主官见到杨寓,心中急促,连忙躬身道。

“这位就是东察哈台的使者了吧!”杨寓看着跟在国宾馆主官身旁的男子,微微一笑道。

只见那使臣点了点头,一口较为流利的南京官话,开口说道:“下邦使臣,拜见天朝大老爷!”

“行,还知道些礼节,你起来吧,本官来这里见你,是奉了大明圣天子的旨意。希望你作为东察哈台的使臣,能实话实说,而不是诓骗天朝。”

杨寓亲自上阵,这在大明王朝,太始五十年间,是唯一一次,内阁首辅亲自接见商谈邦交之事。

在这个时候,大明还没有那么多想法,方世玉也只相信杨寓能做好这件事情。

但随着时间推移,大明的优越感越来越强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美漫哥谭没有蝙蝠侠 火影:刚当海贼王,我重生成佐助 医仙之纵横无敌 村野小神医 以暴制暴,从暴君杀成千古一帝 出国后,我带回光刻机能一等功吗 我以道种铸永生 古仙传说 盘龙之亡灵主宰 末日进化:开局捡到一个美女丧尸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