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言情小说 > 大明:朱元璋求我教他做皇帝(大明福星) > 第二百四十章 痢疾

第二百四十章 痢疾(2/4)

目录

冯诚坦言道。

方世玉点了点头道:“不着急,银矿就在那里,它也跑不了了,盛庸和铁炫,是什么年月到的紫银城府?”

方世玉出声询问,毕竟方世玉是打算三年换任的,紫银城府哪里还是要控制在中央朝廷的好。

控制了紫银城府,随着大明船只的远航能力增强,经验增加,向南靠着太平洋的岛屿前往东胜神洲。

不单单可以减短路程,最重要的是避开库页岛那边的寒冷气候。

而这一切,却是都要等到蓝玉返京,战船回航之后,才能启动。

冯诚道:“洪武二十七年吧。”

“嗯,我记下了,冯诚,你回去做好准备,我还欠紫怡一个答案呢,等梁国公回航之后,我打算让你率领三百艘战船,一万官兵船夫,从长江入海,一路向东,一直向东航直至重新航行在大明的南海境内!”

当初在东胜神洲,玩笑一样的答应了朱紫怡,浑天说的正确性,并且还为此达成约定。

虽然这在朱紫怡的眼里,可能真的只是一句玩笑话,但这件事情,还是必须要做,浑天说早就出现在华夏这片土地上,为什么相信的人只是少数?

并不是大家都是傻子,只是没有人愿意去尝试,去探索罢了。

将浑天说的正确性标志下来,这也算是壮举了。

“浑天说?”冯诚一瞬间便明白了方世玉的意思,从长江入海,一路向东,最后走回大明的南海地区。

这不就是浑天说的理念吗?

方世玉微微点头,给冯诚说道:“这个壮举,若是你能做成,彪炳史册,千古流芳。”

世界上第一个环球航行的人,彪炳史册,千古流芳?这应该不是一件难事吧!!

冯诚还是有些不可置信。

既然方世玉这么说,那就去试一试也无妨,索性有朝廷的供养。

冯诚离开了乾清宫,然而,这个时候,方世玉转身看向朱紫怡道:“等着吧,估计要等个三五年的时间!”

“那就等着吧,又不能控制时间!”朱紫怡耸了耸肩,蓝玉已经出航俩月有余,估摸着已经放下了第一批的藩王就藩。

只不过,按照方世玉规定的路线,这个时候,蓝玉的船只应该是航行在南瞻部洲的主要大陆(澳洲!)

从澳洲向西,一路上经过南瞻部洲诸多次大陆(印尼地区!)走走停停,一路将藩王们送到南瞻部洲的主要大陆,次大陆,中州次大陆(印度)南部地区。

当然,南瞻部洲的藩王并不算多,中州次大陆也只有三个藩王,藩王最多的地方,还是要数后世的非洲地区,方世玉在哪里一口气封了十二个藩王,其中就包括朱刚,朱橚等一大票藩王。

看着眼前的地图,方世玉道:“这地图我画的都这么明显了,其实从这上边就能看出来,从东胜神洲东海岸入海,过了一片汪洋,就是西牛贺洲的主大陆和次大陆!”

方世玉指了指地图,朱紫怡道:“下过海之后,我倒是相信浑天说的,但证明浑天说的正确性,绝不仅仅是为了向你我证明!”

“嗯,夫人大义,教育的问题,启蒙,都是非常重要的,只不过我认为,单单教导学子,只考科举,只知道考科举这好像也不是一件好事,

大家都向着做官,但朝廷再大,官员也是有限的,底层官员虽然不计其数,但都是些没有品秩的。即将开打的教育改革,又不知道要死多少人了!”

方世玉憋着嘴,深吸一口冷气,方世玉的能狠起来,但不代表方世玉是滥杀,嗜杀之人,相反,方世玉更希望用和平的方式来推行政策。

但有些事情,不是当权者想要和平,就能和平的。

大明需要有更多,更全面的人才,而不是只读圣贤书,一肚子墨水,削尖脑袋钻进朝堂的人。

士农工商,三百六十行,每个行业都应该有发展,新鲜血液补充进去。

教育改革,最先动的是谁的利益?文官大老爷,他们读的圣贤书,一千多年的时间,被奉为天下至宝,读书人必学的东西。

但这样教导出来的人,思想禁锢,难有进步。

“你要废儒?”

朱紫怡目光凝滞,紧盯着方世玉道,这件事情若是真的闹起来,沸沸杨杨的,不知道要出现多少变故。

方世玉浅笑一声,开口道:“孔家在山东传承了五十多代,洪武二十二年的田亩法,孔家收缴的良田是多少?”

“一百四十万亩!小半个山东都在他们手里了,孔家传承了这么久,依附在朝廷吸取百姓的血液。”

“大明朝廷创立的时候,孔家还在给元廷卖命呢,不过这件事情不能办急了,先从教育入手!”

方世玉目光深邃,孔家终将要止步在此。

“我们不做,以后的子孙,更没能力做了。至于儒门学说,能用的用,不能用的都删减了!”

方世玉似乎已经下了决心,一定要打倒孔家!

......

江宁县。

万关急忙的进了一家药铺,一旁的赵琛面色凝重的开口质问道:“郎中,郎中!”

“赵捕头,坏事了,坏事了!”药铺的大夫连忙小跑出来,当他看见万关的时候,连忙止步,开口道:“县令,快报朝廷吧!”

“报朝廷?什么事情都报朝廷,本官还要不要活了?”万关一声呵斥,厉声质问道:“快说,到底是什么情况?”

“痢疾,是痢疾,今天来抓药的,昏倒的,已经有八百多人了,这个情况下去,要是不报朝廷,加以控制,一旦痢疾传进京师!天就要塌了!”

李明生热泪盈眶,激动的跳着脚道。

“痢疾??”

万关下意识吞了吞口水,赵琛道:“大人,这怎么办?要不还是报给朝廷,封锁城门吧!”

“封城?我,我没权利封城啊!”万关一时束手无策,迷茫的看着赵琛。

封城?那是想封就封的吗?

并不是说大明朝崇尚个人自由,中央集权独裁制的帝国社会,哪里有什么人权自由的狗屁言论。

封城代表着道路阻塞,代表着当地官员有可能会关门造反

没有朝廷的圣旨,除边关各镇城池,云贵地区实施宵禁制度,大明朝廷从洪武十年开始,就没有几次封锁城门的事情。

当然,战时例外。

一切政策,倾斜战争,这本无可厚非。

而江宁县没有外敌围城,临近应天京师,封城?怕是活够了。

李明生道:“那怎么办啊,痢疾,很难治的,而且泛滥起来,真的要天塌啊。”李明生急的都快哭了。

江宁县距离京师那么近,一旦痢疾进了京师,继续爆发,那整个大明,轰然崩塌都可能。

“找,先找到病因!”

万关一时间拿不定注意,只能如此说着。

“这哪里有什么病因啊,最大的病因,就是饮食不节,卫生差,出现了第一个感染的,然后其他人饮食不节,虽然没有直接感染,但中气虚弱,被痢疾趁虚而入传染。”

“现在有多少感染者了?”万关急忙询问道。

“我这里有几百人,外边肯定更多。”李明生话音刚落,药铺门外一道身影,直接摔倒在地上。

赵琛出门一看,好家伙,昔日繁荣无比的小应天,一瞬间似乎成了一座鬼城,地上横七竖八的躺着近百名患者,哀嚎声,求救声。

“大人,快报朝廷吧,现在报上去,出了事还能说的过去,在瞒着,死更多人,朝廷早晚会知道,大人就难免要死了!”

赵琛一脸凝重,他设计陷害,不让万关离开江宁,是因为他还没有做好升迁的准备,对于万关这个人,他还是很信服的。

或许,这就是搭档之间的占有欲,赵琛还想同万关一起去其他州府,一展抱负。

“报,报,我这就写公文!”万关一脸急促,知道事情不能在缓和了,江宁县的大夫才多少人,如何能搞得了这个情况。

“大人,在公文中加一句,因江宁突发痢疾,紧急调遣官兵封锁四门,限制人口外出的乞罪言!”

赵琛说罢,连忙快步冲出了医馆,向着军营的方向狂奔而去。

因为军营是隔绝地区,没有特许的人,是不可以进入的,而军营的一日三餐,也是朝廷严格规定的,倒是没有出现军营被感染的情况。

万关一时间没反应过来,待他回过神才想到,情况如此紧急,江宁距离京师又近,封锁四门,不让痢疾传进京师,朝廷又怎么会真的治他得罪。

有句话叫,特事特办。

县令没权力封锁四门,但痢疾的爆发,其危险性已经不亚于敌军围城。

甚至犹有过之。

......

养心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美漫哥谭没有蝙蝠侠 火影:刚当海贼王,我重生成佐助 医仙之纵横无敌 村野小神医 以暴制暴,从暴君杀成千古一帝 出国后,我带回光刻机能一等功吗 我以道种铸永生 古仙传说 盘龙之亡灵主宰 末日进化:开局捡到一个美女丧尸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