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八章 路过东瀛,放炮庆祝!(4/4)
现在倒好,方世玉压根没提及让他返航的事情。
他以藩王世子的身份,总理着整个紫银城府的政务,这里倒是没有大明那么多的乱遭事,但也好不到哪去。
盛庸和铁炫对视一眼,二人脸上皆是一股不好述说的神色,苦笑着道:“我们的苦难生涯,也要开始了!”
紫银城府看似繁华,但那也只是表象,整个东胜神洲那么大的地方,只有一个紫银城府。
他们这一辈子都看不见东胜神洲发展起来,会是怎样的段景象了。
朱高炽在紫银城府的王宫,设宴款待了盛庸,铁炫,冯诚双方交代好了各项事宜后,紫银城府的驻防任务也交到了盛庸手中,而铁炫则是以文官的身份,进入王宫,帮助朱高炽处理政务。
说是帮助朱高炽处理政务,实则就是变相的监督朱高炽,倒是说着铁炫,当真算得上是铁骨铮铮,做起活来丝毫不苟。
盛庸接手了紫银城府的一府三县一关的防务工作后,留下了三万明军士卒,而原本留守在这里的两万余明军士卒,则是随着冯诚一并返航。
而这段时间,冯诚站在码头,忙的是不可开交。
千余艘大船,是铁炫盛庸来时的船队,他们返航的时候,还会带走这两年工夫,紫定河修建的船只。
返航舰队,达到了一千四百余艘大小不一,用途不一的各式战船。
所有战船,装人,装货,满满当当的,忙碌了大半个月的工夫,这才开始返航。
......
应天府。
乾清宫。
方世玉神色凝重的看着朱元璋道:“临安公主的事情,就这样吧,先让她安稳三年,三年之后,应该就会好许多了!”
对于临安公主,方世玉是真的没有一丝一毫的好办法,他对这个临安公主的了解不多,但欧阳伦的事情,方世玉还是知道一些的。
如今欧阳伦已经被判了死刑,秋后问斩,定然是逃不了他的,据说这几日的牢狱生涯,欧阳伦都要疯了。
朱元璋点了点头道:“那兰县那边,怎么解决的?还有那些当地官员的不作为?”
让他杀自己的女儿,那也是万万下不去手的。
如果欧阳伦能收敛点,或许也不会闹到今天这个地步。明目张胆的运送朝廷禁品前往关外,那不是在他朱元璋的脸上抽巴掌嘛。
真的是丝毫没将朱元璋放在眼里呢。
方世玉笃定道:“所有参与的官员,一律革职查办,刑部公审,依律定罪,西安府上上下下,估计要换血了!”
旋即,方世玉摇了摇头道:“这件事情闹的越大越好,让天下不法分子,都看看朝廷的决心,他们也就不敢轻易冒头了!”
方世玉语气笃定,丝毫没有因为那个被杀的人是驸马,而有半点的犹豫,杀一儆百,以儆效尤。
欧阳伦如此明目张胆,不把朝廷的禁令放在眼里,他都不当回事,方世玉又何苦把他当回事。
扭头看了一眼方世玉,朱元璋予以肯定的点了点头道:“那你感觉,周保这个人,应该如何处理?”
“周保?就那个欧阳伦的家奴?”方世玉一时间发愣,却是他被欧阳伦的举动,给气得根本没有想起来还有这么一个重要的人物。
如果不是周保,欧阳伦的这次事情,或许也不会闹的这么大。
“嗯,那还有什么好说的,他就在军营,让当地的军队,就地正法,处决吧!”方世玉坦言道。
欧阳伦都杀了,还管他养的恶奴不成?
“嗯,你下旨吧,处理了周保,所有货物全部充公,节流两成给当地巡检司,以示嘉奖。”
朱元璋肉疼的说着,他也没想过,会有人运送这么多的东西去关外贩卖
欧阳伦的这些货,至少价值三百万两银子,两成就是六十万两的价值,多么恐怖的嘉奖?
“老朱头,我还有件事要说!”方世玉犹豫道。
朱元璋愣了愣,笑着道:“有什么问题,直接说出来吧。”
“关于大明宝钞的问题。”方世玉直言不讳,大明宝钞在外边,已经快要烂大街了,虽然这个东西,老朱做了很多防伪措施。
不担心民间有人仿制,以假充真,但再好的宝钞,也挡不住陛下这么无限制的印刷下去啊。
洪武十五年的时候,大明宝钞就开始贬值,而市面上的大明宝钞贬值了,朝廷就要大量印刷。
反反复复,无休止也。
最终的结果,就是一麻袋的大明宝钞,买不了一旦米,真的是擦屁股都嫌硬。
朱元璋犹豫道:“大明宝钞?怎么突然说这个了?当年还不是因为没钱闹的,宝钞用来给官员发俸禄刚刚好!”
朱元璋虽然不怎么出宫,但宫外的事情,民间的情况,他还是知道的,大明宝钞贬值迅速,甚至都不如白纸有价值了。
但朱元璋还是乐此不疲的印刷,为什么?给官员开工资啊,给藩王打赏啊。
不过朱元璋还是精明的,他并没有过用大明宝钞给军队发军饷的心思,不然的话,只怕大明军队真的要哗变了。
好在,陛下对基本盘,看的相当到位。
“可是,大明宝钞不能再印刷了,老朱头,我认为,大明宝钞,应该拥有购买力,赋予它购买力,朝廷支持,如果一直消费朝廷的公信力,只会让朝廷在百姓心中,逐渐离心离德,百姓才是朝廷的根基所在。”
方世玉只是向推广一下大明宝钞,大明朝的防伪能力,还是非常强的,大明宝钞的发行,这么长时间,在大明宝钞还有购买力的时候,也没出现过仿制。
而随着朝廷大兴土木,按照方世玉的计划,不单单要在大明朝廷兴修土木,海外也要修,特别是最重要的一个地方,苏伊士和马六甲。
西方海运要道和大明南海门户,都要掌握在大明手里才安稳。
而大明宝钞,则可算作最重要的一步。关键一环。
朱元璋叹息道:“朕也想让大明宝钞拥有购买力,朝廷也一直在强调赋予大明宝钞等同于金银铜的购买力。”
“但这事情,一直来说,都是在走下坡路,朝廷印宝钞都要赔钱了。”
朱元璋哀声叹息着,当年他雄心壮志,效仿前宋印刷宝钞,初时确实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随着烂印,盲印。
大明宝钞的购买力,越发的脆弱,直到最后崩盘。
方世玉道:“其实你只是做错了两件事,导致了大明宝钞的购买力逐年下降,到了如今的地步。”
这段时间,方世玉一直在研究大明宝钞的事情,他是倾向于发展商业的,毕竟商业代表着财富。
只有发展好了商业,大明才能在全世界的战略要地,建立自己的军事基地,建立起统治全世界,贸易顺差的强大帝经济,军事,缺一不可。
他要让大明成为霸权国家,成为这颗星球上的所有国家的主人,引导世界的发展方向,经济霸权,军事霸权,海洋霸权,三者必须都冠在大明的头上。
也只有这样,才能让大明长盛不衰,万世传承。
朱元璋迟疑不决的看着方世玉,恍惚道:“那两件事?”
大明宝钞是他一手搞出来的,也是他一手搞废的。
宝钞的问题,导致朝廷公信力下降,虽然朱元璋不知道什么是公信力,但他还是能理解一点的,老百姓不怎么相信朝廷了嘛。
好在这几年,朱元璋实行的田亩法案,军队新法,触进商贸发展,取得了不错的成果,让大明朝廷的信誉,渐渐回暖
但民间对于大明宝钞,还是处于讳莫如深的恐惧阶段。后世的通胀,你手里的一百块钱,在以每天削减万分之的购买力发展,这还勉强稳得住,大明宝钞则是不然,你今天不花出去,明天就未必能花的出去了。
“老朱头,你印刷的宝钞,朝廷收税不要宝钞,这合适吗?不就是说,朝廷只管发,不管回收,往重了说,朝廷不承认宝钞的价值吗?”
方世玉直言道。
这确实挺蠢的事情,也不知道朱元璋怎么想出来的,怎么干出来的,大明朝廷发行宝钞无数,但朝廷不管回收。所有的纳税,宁肯要实物,也不要宝钞。
这不就是侧面说明,朝廷不承认宝钞的价值?如此以来,还如何能稳得住宝钞的购买力?
朱元璋犹豫道:“你的意思是,用宝钞来当做税款,将宝钞回收?朝廷要那些废纸做什么?”
小农经济思想,确实深深的影响了朱元璋及后世十数位帝王。
他能说出这句话,就充分的表明了,朱元璋对经济是真的十窍通了九窍,就剩下一窍不通了。
当然,这也不能埋怨朱元璋,时代不同,见过的东西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