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一章 四个字,拿来吧你!(3/4)
“方公子,若是普天之下,考取了功名的而读书人,也要跟贫民百姓一般纳税服役,老夫怕是他们会不服啊,那时候四方不靖,又如何是好?”
老李也忍不住反驳起来。
朱元璋此时反倒是极为冷静,老神在在的坐在一边喝着茶,看着这群人据理力争。
朕不说话,朕就看着你们说。
“诚然,你们说的也不是没有道理。”
方世玉点了点头,对这群人的说法表示了认同。
朝廷之所以给了他们不用纳税服役的特权,并非是洪武大帝多善良,而是洪武大帝需要他们,朝廷也需要他们。
皇室子弟那就不提了,都是他朱元璋的种,自然是要护犊子的。
将士们出生入死,给点特权奖励也是不可避免的。
历朝历代,能做到只为了心中正义,只为了国家百姓,而拼死杀敌的,除了岳家军,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也就只剩下不拿群众一根一线的子弟兵了,其余人,没有一个能做到的。
包括明中后期跟倭寇大战数十年的戚家军,也不例外!
戚继光算民族英雄,但该贪一样贪,一点都不少!
至于读书人,朝廷自然也是需要的。
新中国成立之前,中国所有的朝代,控制力度最高也就只能达到郡县级别。
郡县以下的治安,只能依靠当地的士绅门阀以及名门望族来治理。
皇权不下乡,乡绅治四方。
说的就是这么个道理。
要是没了地方的士绅门阀以及名门望族,各地州府的衙门,压根就运转不起来。
而这个阶层的人,几乎都是出自读书人。
洪武大帝对官员极其严苛,对乡绅门阀又如此大方,原因就在于此!
洪武大帝也不想这么大方,但是没有办法啊!
“那你倒是说说,应该如何应对呢?”
朱元璋终于问了起来。
“说难也不难,说简单也不简单!”
“世间万物,万事,都要适可而止,量力而行,总而言之,就一个字,那就是度!”
“只要有了这个度,一切就好衡量了,超出这个度或者低于这个度,对于朝廷来说,都是极其不利的。”
“蒙元就是远远超出了这个度,对士绅门阀极尽打压之能,伊然一副游牧民族的土匪作风。”
“而当今陛下则是远远低于这个度,对士绅门阀实在是太好了,好到没有丝毫底线可言了!”
“不管是蒙元的超出这个度,还是当今陛下低于这个度,显然都是不对的。”
高!
实在是高!
朱元璋闻言,顿时眼前一亮,果不其然,朕就是银子给多了啊!
朕当初就不该采取老刘跟老李的意见,这些读书人,意思意思就行了,给那么多干啥?
铺张浪费不是?
养虎为患不是?
“那依方公子高见,应当如何解决呢?”
老刘也忍不住问了起来。
“倒也不难,朝廷只需要出台一个政策,按照士绅门阀各自的社会地位,当地的富庶程度,给予不同程度的特权,免除不同额度的税收以及徭役就行了。”
“并不需要完全免除,举个例子,如果考取了秀才,那就可以拥有十亩田产的免税额度,举人一百亩免税额度,进士两百亩免税额度。”
“当然了,上面说的是富庶的地方,九边那种危险又贫瘠的地方,完全可以适量太高免税额度。比如小旗给他一百亩的免税额度。富庶地段的小旗,则只能享有十亩的免税额度等。”
“服役也是同理,比如秀才可以免除一人服役,举人可以免除两人,进士可以免除五人等,当然了,具体的额度就要靠朝廷自己去因地制宜,具体衡量了,本公子只是举个例子。”
“在朝廷的免税额度内,可以不用纳税,但是在朝廷的免税额度外,那就要一视同仁,所有人都要纳税服役了。”
“如此一来,大家既不用担心自己拼死拼活寒窗苦读没有福利,又能让朝廷不至于无税可征,无人可用,可谓是一举两得!”
方世玉缓缓说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