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八章 你搁这玩你画我猜呢?(3/4)
但是乾隆嗝屁之后,轮到他儿子登基,和珅就成了到期的存折了。
当然,也有反面的例子。
你看看明朝最后一个皇帝崇祯,手下小弟一个个贪的盆满钵满,但崇祯却是穷的叮当响!
崇祯没捞到的银子,结果全都让李自成给捞了。
大明的前面,蒙古那些部落的酋长(台吉),被封为万户长的小头目,达鲁花赤等,那就是超级士绅门阀啊,比超级士绅门阀还牛逼的当属黄金家族了。
这些人虽然也都还在,手里银子也不少,但早就被朱元璋赶到北方去喝沙子了。
朱元璋就算是想对他们征收重税,也是心有余力不足啊!
不管是汉朝还是唐朝,那些超级士绅门阀可都是住在中原的,汉武帝跟隋文帝以及唐玄宗,对这些人征收重税,除了他们手里银子很多,还有一点,那就是他们手里人也多啊,都被他们隐瞒不报罢了。
这几个前辈皇帝,只是让他们把吃到嘴里的肥肉,吐出来还给朝廷罢了。
但是大明没有这种超级的士绅门阀,自然也就不存在被隐藏的巨额财富,以及隐藏的巨量人口。
想加税,那就只能在原基础上,提高税收这一条路了。
可是此时的大明,老百姓不仅很穷,还很少!
洪武大帝取消丁税,一方面是体恤民情,一方面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征收重税,像是沈万三这种对钱不感兴趣的人大概也就是咬咬牙眼睛一睁一闭就过去了,但是对于那些老百姓来说,可就是生命不能承受之重了。
“那咋办啊?到底是加还是不加啊?”
朱元璋此时也是傻眼了。
特么的,收个税,咋还这么多的门道?
朱元璋不明白也很正常,他要是明白了税收的原理,也就不会干出那么愚蠢的事情,疯狂的印刷大明宝钞了。
“咋办?办法自然是有的,老祝头,你想不到,不代表本公子也想不到。”
方世玉鄙夷的看着朱元璋缓缓说到。
“那你还磨叽啥?赶紧说啊!”
朱元璋顿时催促起来。
这小王王八蛋,那是一天不欠揍,浑身难受啊!
方世玉不急不缓,喝了口茶,咳了一声,已经越来越熟练的李善长,赶紧捧着笔,递到了方世玉手里。
“说难也不难,说简单也不简单,无非就是要下四步棋!”
方世玉一边说着,一边写着、。
“这第一步棋,就是提高商税的税率,如今的三十税一自然是不行的,最好是直接提高到十税一。”
这还是留有余地的,你看看蒙元时期,最低也是五税一,甚至都干到了二税一的地步。
朱元璋定的三十税一,自然有点太低了。
在促进商业发展上,倒也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是对于朝廷来说,却是毫无收益。
改成十税一后,也并不算高,朝廷也多少能喝点汤了。
“方公子,还是老生常谈的问题,你提高了税收,就不怕那些商贾把这种负担强加到老百姓的头上?”
老李一脸担忧的问到。
“接下来就是第二步棋了,具体商品的价格,则有朝廷来行使定价权。当然了,这并不是让朝廷直接一口价,不准变,而是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定价。”
“比如涉及到国计民生的商品,朝廷就可以给出一个参考价,商贾的定价不要高于这个参考价就行。”
“只要你低于参考价,你想怎么玩,朝廷都可以放任不管,但你要是高于这个参考价,朝廷就可以强硬插入,让他们见识见识锦衣卫的手段了。”
方世玉缓缓解释起来。
“妙啊!这两步棋不错!真不错!”
朱元璋闻言,顿时眼前一亮!
这两步棋只要走好了,物价可以得到抑制不说,朝廷还能提高收入,简直就是两全其美啊!
而且就算方世玉没有说这些,如今的锦衣卫也会每天都去市场上调查物价,汇报给朱元璋。
只是这些数据对于朱元璋来说,只有参考意义,没有实际价值。
如今方世玉贡献出这两招来,正好可以操作一下了。
“方公子,如此一来,税收翻了三倍,万一那些商贾直接罢市了怎么办?”
老刘却是眉头紧锁,不由得满脸担忧问了起来。
显而易见,商品的定价权到了朝廷手里,这价格的上限就是固定的,税收提高,价格不升反降,商贾的收益自然要大打折扣。
作为商贾,自然不想看到这个局面。
人家不干了,你总不能拿刀架着人家的脖子,让那些商贾非干不可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