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言情小说 > 西岭雪一回一回解红楼 > 第五十二回 俏平儿情掩虾须镯 勇晴雯病补雀金裘

第五十二回 俏平儿情掩虾须镯 勇晴雯病补雀金裘(4/4)

目录

一句“里边香烛辉煌,锦帐绣幕,虽列着神主,却看不真切”,省却多少闲笔;而贾府人“分昭穆排班立定”细说位次,又何等清晓有序;“贾蓉系长房长孙,独他随女眷在槛内”,刚好联接了男亲和女眷;贾敬为宁府之长,故而主祭;贾蓉为宁府最晚一辈,故而传递;再由蓉妻从低往高传给女长辈,直至贾母。次序井严,蔚为大观。

行礼毕,贾母略吃两口茶便要辞去,尤氏苦留不住——其实也是拿乔走过场,因为贾敬、贾赦方才礼毕就已经“忙退出至荣府专候与贾母行礼”了,显然也都知道贾母不会久坐,急着完成过场的。

贾母回了荣国府,先是老太太们来行礼,既称“两三个老妯娌”,自是与贾母同辈的,所以最先迎候;贾母亲送至内仪门方回,归正坐,贾敬、贾赦等这才率领子弟进来行礼,男一起,女一起,按辈次一一行过了,又按长幼挨次归坐受礼,两府仆婢也按上中下行礼毕,散押岁钱、荷包、金银锞,再次摆上宴来。

次日五更,贾母等又按品妆饰,摆全副执事进宫朝贺,并祝元春千秋——因为元春正是大年初一生日。

领宴毕,再至宁府祭祖,而后回来受礼——这里先是国礼,再是族礼,之后家礼,层次非常清楚,而宁荣二府的关系,也就在这个除夕夜梳理得更明白了。

鲟鳇鱼与胭脂米

第五十三回《宁国府除夕祭宗祠荣国府元宵开夜宴》中之排场礼数,足以和元春省亲相媲美,蒙府本回前批极称其为“脉绝血枯”文字,可见其用心之至。

祭宗祠之前,先写了黑山村庄头乌进孝“进贡孝敬”送年礼一段,写得极为细致,不但细细列明所进物品,且连来一趟的日子都记得清楚,说是因遇到雪,一暖一化,路上难走,行程需时一月零两天。

那么这个黑山村在什么地方呢?

我的猜测是黑龙江、打牲乌拉一带。黑山村,隐黑龙江;而乌进孝,则隐打牲乌拉。

清初,皇太极下特旨:“乌拉系发祥之胜地。”顺治十四年,设立打牲乌拉总管衙门,专门办理皇室进贡等事宜,成为与江宁(南京)、苏州、杭州齐名的四大朝贡基地之一,遂有“南有江宁织造,北有打牲乌拉”之说。

我们都知道,曹雪芹之祖辈、父辈——曹寅、曹颙、曹頫三人都曾相继接任江宁织造。曹頫接任时年纪尚小,其职实由舅舅李煦监管。然而雍正继位后,李煦却以亏空库帑被查抄,雍正五年二月被流放,流放之地正是“打牲乌拉”,最终冻饿而死;而曹寅的长婿傅鼐,与文中史湘云之叔父史鼐同名的,亦于雍正四年五月被革职,抵罪遣往黑龙江极寒之地。

余下两门,曹頫亦被抄家革职,且曾枷号;曹家最显赫的一门皇亲平郡王讷尔苏亦于雍正四年七月被革爵圈禁,正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四大家族纷纷败落,落得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文中黑山村、乌进孝,正是将黑龙江与打牲乌拉混为一谈,一则影射李煦、傅鼐的下落,二则也写出曹家继任江宁织造本职。

书中“假作真时真亦假”,不写江宁织造进贡织品材料,却写打牲乌拉孝敬山珍野味,是故弄玄笔。

且看乌进孝所开列的贡品单子,如下:

“大鹿三十只,獐子五十只,狍子五十只,暹猪二十个,汤猪二十个,龙猪二十个,野猪二十个,家腊猪二十个,野羊二十个,青羊二十个,家汤羊二十个,家风羊二十个,鲟鳇鱼二个,各色杂鱼二百斤,活鸡、鸭、鹅各二百只,风鸡、鸭、鹅二百只,野鸡、兔子各二百对,熊掌二十对,鹿筋二十斤,海参五十斤,鹿舌五十条,牛舌五十条,蛏干二十斤,榛、松、桃、杏穰各二口袋,大对虾五十对,干虾二百斤,银霜炭上等选用一千斤、中等二千斤,柴炭三万斤,御田胭脂米二石,碧糯五十斛,白糯五十斛,粉粳五十斛,杂色粱谷各五十斛,下用常米一千石,各色干菜一车,外卖粱谷、牲口各项之银共折银二千五百两。外门下孝敬哥儿姐儿顽意:活鹿两对,活白兔四对,黑兔四对,活锦鸡两对,西洋鸭两对。”

所写之獐狍野猪、鹿筋熊掌、榛松桃杏,皆为东北特产山珍,而鲟鳇鱼更是打牲乌拉特贡,有“水中熊猫”之名,极为罕有,是白垩纪时期保存下来的古生物群之一,跟恐龙一般年纪,所以又名“活化石”,只产于黑龙江与乌苏里江抚远县境内一段水域。

而在清朝时,鲟鳇鱼原是打牲乌拉进贡朝廷的重要贡品,每年都有定例,进贡得多就褒奖,缺则罚。皇家祭祖敬神时,鲟鳇鱼列于献牲首位,皇帝万寿节和重大节庆时也都被列为必备佳肴。

史载康熙皇帝三次东巡祭祖,其中二十一年二月十五日出行那次,三月二十五日到达吉林,曾在松花江上望祭长白山;三月二十七日到达打牲乌拉,四月一日还在松花江上亲自捕捞鲟鳇鱼。其后,还曾经写诗记行:“松花江,江水情,浩浩瀚瀚冲波行,云覆万里开澄泓。”

皇上出行,一路要驻跸停留,游山玩水,从京城到打牲乌拉也不过用了四十天。书中说乌庄头来京花费一个月零两天,是很合理的。

另外,关于鲟鳇鱼还有则趣闻,说是乾隆皇帝有一年在京城市场上看到出售的鲟鳇鱼,竟然比进贡的贡品还大,于是就重重处罚了打牲乌拉的总管,并予以免职。

历代清帝对于鲟鳇鱼如此重视,包衣出身的曹家人不可能不知道,更不会搞错鲟鳇鱼的出产之地,所以单子中既然列有打牲乌拉特贡“鲟鳇鱼二个”,则可知乌进孝只能来自此地矣。

既确定了黑山村在黑龙江、打牲乌拉一带,那么贡品中最富盛名的“御田胭脂米”就也有了下落,只能是指卓有盛名的黑龙江大米了。

再说一则趣闻:máo • zé • dōng主席在1954年读《红楼梦》时,看到这一回,对于“下用常米一千石”,“御田胭脂米”却只有两石的话大感兴趣,就想尝尝到底是何等好米。这可把专家和官员们难为坏了,首先就得考据这“御田胭脂米”到底产于何地,实为何米啊。结果考证来考证去,就找到了康熙东巡河北时吃过的一种红色稻米。于是主席就给河北省委写信说:可否由粮食部门收购一部分御田胭脂米,以供中央招待国际友人。

但是我认定了黑龙江大米这个前提之后,却查到《新唐书?渤海传》中记载,唐代时渤海国每年进贡唐王之物中,必有“卢城之稻”,乃于全世界独一无二的百里火山熔岩台地,引进大唐灌溉技术所种植,产量稀少,而质量极优,遂有“中华第一贡米”之称。

古渤海国位于今黑龙江省宁安市渤海镇,既为贡米指定之地,可知“御田”二字不谬;而所以称“胭脂米”,想来是因“火山熔岩”而得名矣。

建国初的专家们显然犯了“挂一漏万”的错误,主席要找“御田胭脂米”,专家便只惦记着红稻米三个字了,引经据典地考证出河北往事来。然而,须知黑山村庄头进贡不同于亲戚送礼或买办采购,而是相当于佃户交租一样,只会孝敬自己庄子上或附近的特产,不可能大老远地跨省过海去弄了别地产物进奉贾府。

河北纵有红稻米,却上哪里去弄獐狍暹猪、鹿筋熊掌呢?更不要说鲟鳇鱼了。可知单为“御田”二字就将胭脂米牵强附会为河北稻米,实在是断章取义。主席上当了。

掰完谎儿,再回到《红楼梦》中来——书中既然大费周章地写了黑山村乌进孝一段文字,又暗示了李煦、傅鼐流放黑龙江、打牲乌拉之事,想来下文必有照应。

值得回味的是,乾隆四年,废太子胤礽的儿子弘皙于住处私建小朝廷,甚至仿国制设立会计、掌仪等司,并与庄亲王等人过从甚密,有谋反之嫌;次年秋天,庄亲王之子甚至乘雍正狩猎外出时,侍机谋刺。这就是清朝历史上的“弘皙逆案”,而这个案子,被雍正交与了傅鼐与福彭共同审理。审着审着,两个人的名字就从史册中消失了,显然审理结果是不合圣意的。接着傅鼐就被流放了。

《好了歌注释》中“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扛”一句后,有脂批“贾赦、雨村一干人”,可知狼狈为奸的贾赦、贾雨村后来都获罪带枷,且很可能流放边陲了。而“造衅开端首在宁”的贾珍常于家中夜宴聚赌,招集子弟们“临潼斗宝”一般,无所不为。这正是朝廷最恨之事,家败之时,自然也脱不了干系。

贾珍在宁府之行径,可有“小朝廷”之嫌?而乌进孝送礼这一段,又是否正为暗示这一点呢?

很可能,贾珍正是抄家的罪魁,流刑三千里怕是跑不掉的。而流放之地,既使书中不明写,亦可想必是黑龙江、打牲乌拉之类,也就是会经过黑山庄了。到那时,他与乌进孝困境重逢,又会是怎样一番情形呢?

目录
新书推荐: 美漫哥谭没有蝙蝠侠 火影:刚当海贼王,我重生成佐助 医仙之纵横无敌 村野小神医 以暴制暴,从暴君杀成千古一帝 出国后,我带回光刻机能一等功吗 我以道种铸永生 古仙传说 盘龙之亡灵主宰 末日进化:开局捡到一个美女丧尸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