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苦闷的象征》(4/4)
本书所举的西洋的人名,书名等,现在都附注原文,以便读者的参考。但这在我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因为著者的专门是英文学,所引用的自然以英美的人物和作品为最多,而我于英文是漠不相识。凡这些工作,都是韦素园,韦丛芜,李霁野,许季黻四君帮助我做的;还有全书的校勘,都使我非常感谢他们的厚意。
文句仍然是直译,和我历来所取的方法一样;也竭力想保存原书的口吻,大抵连语句的前后次序也不甚颠倒。至于几处不用“的”字而用“底”字的缘故,则和译《苦闷的象征》相同,现在就将那《引言》里关于这字的说明,照钞在下面:——
“……凡形容词与名词相连成一名词者,其间用‘底’字,例如socialbeing为社会底存在物,Psy^chischeTra-uma为精神底伤害等;又,形容词之由别种品词转来,语尾有-tive,-tic之类者,于下也用‘底’字,例如specula-tive,romantic,就写为思索底,罗曼底。”
一千九百二十五年十二月三日之夜,鲁迅。
《观照享乐的生活》译者附记
作者对于他的本国的缺点的猛烈的攻击法,真是一个霹雳手。但大约因为同是立国于亚东,情形大抵相像之故罢,他所狙击的要害,我觉得往往也就是中国的病痛的要害;这是我们大可以借此深思,反省的。
十二月五日译者。
《从灵向肉和从肉向灵》译者附记
这也是《出了象牙之塔》里的一篇,主旨是专在指摘他最爱的母国——日本——的缺陷的。但我看除了开首这一节攻击旅馆制度和第三节攻击馈送仪节的和中国不甚相干外,其他却多半切中我们现在大家隐蔽着的痼疾,尤其是很自负的所谓精神文明。现在我就再来输入,作为从外国药房贩来的一帖泻药罢。
一九二四年十二月十四日,译者记。
《现代文学之主潮》译者附记
这也是《出了象牙之塔》里的一篇,还是一九一九年一月作。由现在看来,世界也没有作者所豫测似的可以乐观,但有几部分却是切中的。又对于“精神底冒险”的简明的解释,和结末的对于文学的见解,也很可以供多少人的参考,所以就将他翻出来了。
一月十六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