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4章(1/1)
讳疾忌医里的蔡桓侯不就是典型的例子吗?刚开始扁鹊苦口婆心的劝他医治,蔡桓侯不当回事,还是后来浑身泛疼才害怕了,忙派人到处寻扁鹊,结果病入膏肓无药可治而亡……
道理太过深刻,诸位大臣不得不慎重待之,故而夏试前就来书铺买了木棍,无意和身边同僚说起,发现都有买,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为人父母的心情果然是相通的,有位穿着青色长袍的大人道,“大公子,犬子资质平庸,还请令尊多费心思。”
此人姓陶,礼部官员,膝下只得一子,平日骄纵得不行,就说前几日儿子嫌出城劳作辛苦故意装病在家偷懒,他非但没呵斥,反而让管家去医馆抓了两副药,以防让谭盛礼察觉儿子装病的事儿不高兴,现在想想,自疚得很,“大公子,犬子懒散,还望令尊严厉教诲”。
谭振兴拱手,“陶大人莫担忧,父亲既是祭酒,必不会置学生不顾,只是他新官上任,人微言轻,就怕少爷们不给面子,所以还得陶大人鼎力支持才是。”
他态度真挚,在场的人齐齐应承,“责无旁贷。”
和他们聊这些谭振兴是心虚的,被父亲发现自己借他的名义做生意,想想屁股就隐隐泛疼,他岔开话题道,“不知诸位少爷平时读什么书?”
忙给众人推荐书架的书……多是修身养性的书,府里多的是,故而买书的人不多,谭振兴又给他们推荐谭振业的字帖,陶大人买了两副,问谭振兴,“可有祭酒大人的字帖?”
“暂时没有。”谭振兴都没敢说书铺的事儿,哪儿敢问谭盛礼要字帖啊,他翻开字帖,解释说,“三弟的字和父亲相差无几,令公子临摹这副字帖就很好。”
在场的都见过谭盛礼和谭振业的字,确实差不多,只是谭振业的笔画更为尖锐些,少年意气风发,临摹谭振业的字更为容易,在场的大人们便道,“那买两副吧。”
“我要四副。”
“我七副字帖吧。”
谭振兴心里乐开了花,脸上的笑堪比天上的太阳般灿烂,掌柜在旁边看得嘴角抽搐,前两日大人们成群结队来买木棍,数钱时谭振兴笑得太狂放以致于脸颊抽筋差点去医馆请大夫,此刻又看他笑得见牙不见眼,掌柜小声提醒,“大公子,小心脸抽筋。”
谭振兴:“……”
到底还是收敛了些,日照书铺自开张生意就不错,来的有达官贵人有平民百姓,虽不敢说日进斗金,但进项比绵州平安书铺那时好很多,等送走客人们后,谭振兴习惯性地拉开抽屉数钱,掌柜整理好书架的书后,凑到柜台边问谭振兴,“大公子,要不要再弄些木棍来卖啊?”
谁能想到,堂堂书铺,卖得最好的不是文章书籍而是木棍呢?他真的佩服东家…小公子的脑子,太聪明了。
“不着急,卢状他们不是在磨吗?”
书铺的木棍全出自卢状他们之手,说起来还是谭振业有办法,有天见自己揍卢状突然来了灵感,让他备些木棍放书铺卖,还问他认不认识好的木匠。
请木匠得给工钱,那多浪费啊,谭振兴觉得不划算,直接吩咐给卢状做,熟知卢状惰性,他定了每日必须完成的数量,完不成就揍人,据说卢状勤快得没少熬夜……
后来不知用了什么法子说服卢老头和张氏他们帮忙,近几日卢家上下都在家里磨木棍。
掌柜道,“还是不够。”
“那我待会催催他们。”事在人为,卢家人多像卢状熬夜的话,书铺怎么会缺木棍呢?
掌柜点头,正欲去后边拿些字帖出来,突然看谭振兴抬头,定定地望着他,和东家犀利阴翳的眼神不同,谭振兴的眼神透着茫然,掌柜不解,但听谭振兴问,“我数到哪儿了?”
掌柜:“……”
“罢了,重新数吧,我三弟呢?”
掌柜躬身,望了眼外边街上,声音顿时恭顺许多,回道,“大公子忘记小公子进国子监读书了?”
谭振兴想起来了,停下动作,蹙眉,“他天天要去国子监,书铺谁看管啊?”虽说有掌柜打理,谁知道掌柜是不是坏人,做假账贪书铺的银钱怎么办,谭振兴坐不住了,“书铺的账册呢,拿来我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