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4章(1/1)
书房里,谭盛礼和卢老头秉烛夜谈了许久,聊的多是些家长里短的事儿,谭盛礼聊谭家的落败,聊陈山寻子的事儿,听得卢老头眼角泛热,后悔当年不发一言就离了家,儿子儿媳应该急得到处找人罢,“可惜有生之年见不到陈山,否则真想和他做个朋友,和他相比,我是个不称职的父亲。”
“怎么会呢,你怕拖累他们,连村都不敢回,离家就是这么多年,爱子之心不比陈兄浅……”谭盛礼敬佩陈山,也敬佩卢老头的离家的果敢和坚持,只是透过卢老头,他不赞赏其儿子的品行,父亲为顾全子女名声而流落在外,做儿子的如何能心安理得而几年不闻不问,为人子不孝者,又怎么能相信他教得出好儿子?
两日后,他随卢老头去安乐街的后巷,还未进巷,便听到里边传来道嘹亮的声音,“我家老大不日就会拜入新科状元门下,前程似锦……”
听到声音,卢老头脚步顿住,脸比昨晚还显苍白,“谭……谭老爷……我们……我们回去吧。”
此刻他意识到,谭盛礼如果收孙子为学生恐怕耳根不得清静了,谭盛礼这样光风霁月的人,不该与这样的人牵扯上,是他自不量力给他添麻烦了。
望了眼狭窄的巷子,谭盛礼问,“来都来了,不去瞧瞧吗?”
“不……不用了。”
见他气色不好,谭盛礼不好强求,“那改日如何?”
简单的四个字,听得卢老头热泪盈眶,“再…再说吧。”
语毕,他掖了掖湿润的眼角,有些难以启齿地开口,“谭…谭老爷…其实你将大公子管教得很好。”即使有诸多缺点,但骨子里孝顺善良,从不起过坏心思。
再不想承认都得承认,儿子儿媳德行不好,他也有责任的吧。
“谭老爷,你…若是我会怎么做啊…”
谭盛礼叹气,想宽慰他两句,就看廖府的人匆匆跑来,说廖逊的身体不太好,请他过府瞧瞧,廖谦这次高中,排名第八,昨日游街时人却不在,当时他就想问了,因给其他人讲题给忘了,这会儿看小厮形色慌张,眉头紧蹙。
廖家的马车在不远处候着,廖谦站在车旁,脸色憔悴,“父亲……父亲身体不太行了。”说这话时,廖谦眼里含泪,声音沙哑得唯有气声,近乎央求的语气,“你能否去见见他。”
父亲的身体已经很不好了,全靠汤药撑着,害怕考试家里生出变故他有心放弃这次殿试,父亲不让,叮嘱他好好考,先考取功名,接下来几年好好修身养性,他日入仕做个像曾祖父那样的父母官,或许官职不高,但心有所往,教有所得,得百姓爱戴就算光宗耀祖了,父亲耳提面命的叮嘱他不能做个算计钻营玩弄权术的政客。
世道好就出来做官,造福百姓,世道不好就隐居起来不和旁人同流合污,父亲说眼下世道说好也好,说不好也不好,养精蓄锐,为日后做准备。
不知从何时起,父亲把后事都交代得差不多了,廖谦低眉,重重吸气缓解喉咙哽咽,不好意思道,“谭老爷,唐突了……”
父亲自昨日晕厥就不曾醒过,来请谭盛礼是他自己的意思,小厮说父亲精神一直不错,直至殿试放榜,听闻谭家父子摘得状元和榜眼,父亲心情大好,饶有兴致的翻出以前的书看,哪晓得看着看着突然晕厥没了知觉,太医把脉后也束手无策,小厮大惊失色,以为自己害死了父亲……
其实和小厮有什么关系?父亲眼下离开,是觉得时日到了吧。父亲毕生致力于教书育人,为朝廷培养正直善良的官员,奈何国子监出了学生作弊的丑事,父亲作为祭酒将其过错归咎于自己品行不佳没有以身作则,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学生们做错事做老师的难辞其咎……在发现学生作弊苗头时父亲早就萌生了引咎辞官的念头,苦于找不着正直温厚,明辨是非的人选,只能打起精神熬。
谭盛礼入京,让父亲看到了他心里真正祭酒该有的品行仁德智慧,这就有了拜访谭盛礼邀其入国子监的事儿,天下读书人为天下人表率,而谭盛礼是天下读书人的表率,想要改善学风,修养读书人的德行,那就让饱读诗书品德高尚的谭盛礼站在高处,读书人以其为老师学其品质,学风自然而然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