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言情小说 > 家祭无忘告乃翁 > 第253章

第253章(1/1)

目录

谭家人还真是实诚,要知道,举人老爷放文章和诗册出来都会有所保留,毕竟他们的身份是老师,如果不进学院就能读他们所有的文章和诗,还交束脩进书院作甚,故而他们都会有所保留,如果以这种想法来推敲谭家人的学问,那还真担得起一门三举的荣誉来,如果这是谭公子的真才实学,敢将底露出来,勇气可嘉。

谭家人的做派,还真是别出心裁。

江仁脸色不好,嘴唇发青,眼角的肉剧烈地跳动,额上青筋直跳,江同看白了脸,忙搀扶着他急急往医馆方向走,留下群不知去哪儿的学生,但看书铺掌柜还在,他们问,“这文章怎么卖?”

“几位公子是店里熟客,又是江举人的得意门生,给四两银子吧,将谭大公子的诗册也卖给你们。”掌柜笑得谄媚至极,众人心下鄙夷,给了钱,拿着文章和诗册就往平安街去了,哪晓得途中碰到书院同窗,装扮惊得他们如遭雷劈。

“你们从哪儿乞讨来啊……”穿得像叫花子似的,也不怕丢书院的脸,要不是周围没什么人,真不想认他们,衣服破破烂烂的,还有补丁,浆洗得颜色泛白不说,衣服空荡荡的,明显不合身,最格格不入的是腰间的玉佩,就像街边行乞的乞丐不知从哪儿捡了个玉佩别在腰间,学少爷公子走路。

众人:“……”

近日到底书院怎么了啊,要么被平安街的人勾走了,要么落难成了乞丐,以前那些衣着整洁,五官清秀俊雅的学生去哪儿了啊?“诸位也去平安街?”袖口丝线磨破的‘乞丐’书生上前,认真端详着面前这群玉冠洁衣的同窗,啧啧摇头,“怕是不妥。”

两刻钟后,箩筐木板杂物遮挡的小巷子里,众人各自整理着身上破洞漏风的衣衫,顺势将脱下的衣衫藏好,佩戴玉时,脸上闪过挣扎,和前边望风的人道,“既着旧衣就无须佩玉了吧。”古人说以人为镜能正衣冠,而他们以人为镜则不伦不类,望着手心最喜欢的玉,像烫手山芋似的,如何都不想佩戴。

“咱们已经穿得这么简陋寒碜,如果连佩玉的习惯都丢掉,同那乡野浅陋书生有什么区别?”说话的人掸了掸衣襟的灰,头颅高昂,神色颇为倨傲。

换作往常,少不得要夸他眉眼飞扬,有睥睨天下之势,而如今,怎么看怎么像街头巷尾爱吹牛的老光棍,刚换上旧衣的白面书生们连连叹气,怎么也是书院的风流才子,竟沦落到了这步田地,真真是世风日下啊,罢了,别扭地佩戴上玉,长叹道,“走吧。”

今日的平安街尤为热闹,摩肩接踵,人山人海,摊贩们的吃食早就卖完了,都舍不得收摊离去,老老实实在街边围着,若有读书人来,他们就默默地往后边退,有那脾气不好的喝斥他们走远点,几人也不恼,陪着笑脸站去边上,静静地等着,谭老爷博学多才,讲学生动有趣,他们听得毫不费力,不知哪日起,每每谭老爷讲学,他们就站在边上听,受益良多。

他们天天早出晚归,甚少过问家里的事,更不懂言传身教为何意,听了谭老爷讲学就明白了,因此隔几日就会早点收摊回家陪孩子。

不得不说,孩子们较以往乖巧体贴许多,厌学的毛病也改了,扬言要好好读书,将来让我做享福呢。

霎时,人群骤然安静,书铺外的台阶上,谭盛礼捧着书,今日讲的是《孝经》,读书人耳熟能详的故事,谭盛礼选的是民间故事,故事不复杂,揭示的道理也简单,这篇文章在场的读书人启蒙后就读过了,儿时读的文章记忆深刻,如今听谭盛礼重新讲这篇文章竟有新的认识,而且经过谭盛礼分析,引出诸多《论语》文章,其意相近,内容不同,谭盛礼融会贯通,随便听听都是篇策论好文。

阳光照着,屋檐的燕子携虫回巢,引得几只小燕子叽叽叫了两声,轻风拂过,周围安安静静的,谭盛礼的声音就这么传来,轻轻润润的嗓音,如夫子的严厉大相径庭,然而没人打瞌睡,俱挺直脊背,屏气细听。

整条街都静悄悄的,周围住着的老人们也忍不住来凑热闹,他们耳背,听不真切,但看众人认真专注只觉得心情好……

谭盛礼讲了两篇文章,用了半个时辰,旁征博引,提到类似的文章不下二十篇,句句精辟,用词恰到好处,听在摊贩们的耳朵里那是妙语连珠道理深刻,而听在读书人耳朵里只觉得酣畅淋漓。有那偷偷握笔记录的,到后边听得入神,笔墨浸透纸都不曾察觉。

目录
新书推荐: 美漫哥谭没有蝙蝠侠 火影:刚当海贼王,我重生成佐助 医仙之纵横无敌 村野小神医 以暴制暴,从暴君杀成千古一帝 出国后,我带回光刻机能一等功吗 我以道种铸永生 古仙传说 盘龙之亡灵主宰 末日进化:开局捡到一个美女丧尸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