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1/1)
朱老四当然不可能抽疯到那个地步,而且就算是朱老四抽疯了,夏老抠也不可能同意这种荒唐的旨意。
减免民赋是一回事儿,收不收粮食又是另外一回事儿。
当今天子好砸人场子,粮食这玩意什么时候都不嫌多——谁知道他老人家什么时候又会去砸了阿鲁台家。
跟四大天五和夏老抠通过气之后,朱老四就真的在某一天的大朝会上颁发了永不加赋诏,顺便将辽州、顺天府、河南、山东这些受雨灾的地方民赋全给免了。
这道莫名其妙的永不加赋诏无疑戳中了文官们某个不可言说的点——从古至今就没有哪个皇帝喊出永不加赋这四个字,而致君王于尧舜又是每一个读书人的毕生梦想。
这代表了什么?
这代表了咱们这些读书们辅弼君王有功,以后是要青史留名的!
换句最直接的话说,别管他老朱家的江山怎么样,咱们这一批的臣子可是要被大吹特吹的,谁都得念着咱们的好儿!
然而在朝堂大佬们集体高潮之外,地方官员们却是恨得牙痒痒。
朱老四不仅明发永不加赋的诏书,而且还特意派人大声去宣读,保证让每个乡间地头的百姓们都知道这个消息——这不是坑官么!
而辽州的百姓们自然也陷入了狂欢之中。
这皇帝不孬,长生牌位没白立!
相对于百姓们的欣喜若狂,杨少峰却是一脸懵逼的拿着邸报,望着坐在自己面对的朱瞻基:“还真就永不加赋了?”
朱瞻基撇了撇嘴道:“你不是说可以加税么?只要不加民赋,老百姓谁会管那些商户们加不加税啊。”
杨少峰点了点头,然后一脸肉疼的望着朱瞻基:“那我家的水泥和石灰厂子怎么算?哎哟,我这个心啊!又开始疼了!”
琢磨了一番,杨少峰又接着道:“对了,我还可以逃税啊,把账务做的高明一些,实在不行就赖着不交,官府能把我怎么样?”
刚刚还想着嘲笑杨少峰的朱瞻基顿时回过味儿来了:“你又想说什么?你是说那些商户们会想办法逃税?”
杨少峰点了点头:“原来我一年赚十万两银子,交个一两二两银子的税就顶了天,现在你要让我交三十三两银子的税,你这不是要我的命么?”
林羽一听杨少峰这边说法,顿时就接了一句:“就是,醉仙楼一年才赚几个钱,现在居然要交这么多的税,还让不让人活了!”
朱瞻基哦了一声,盯着林羽道:“醉仙楼在永乐十二年的收入是十万两,根据本公子得到的情报来看,本钱应该在一万两左右,也就是说,醉仙楼一年的净收入就是九万两?”
一听到朱瞻基这般说法,林羽忍不住可怜巴巴的望着杨少峰:“姐夫?”
杨少峰嗯了一声,转而对朱瞻基道:“你懂什么?醉仙楼要开分店,不需要本钱么?你也太欺负人了!”
朱瞻基气极反笑:“行,你说的有道理,你说的都对!但是这税你得交!要不然你就等着被陛下挂在城门楼子上风干吧!”
PS:今天献祭《郑霸春秋》,顺便求票求打赏!新的一周啦,咱们也往前冲一冲呗?前面好几个大佬的菊花挺好看的~就在朱瞻基琢磨着该怎么防止豪商们逃税漏税的时候,杨少峰的辽州之行也到了尽头。
河堤,已经用沙袋和石头加水泥给重新加固过,如果没有什么特大型的洪水,基本上是冲不开了。
民田,该清理的已经由辽州卫的士卒们给清理过了,石灰也撒遍了,几个庄子里面的道路也用水泥重新铺过了,就连辽州城和庄子连接的道路也简单的重新铺设了一番。
该替辽州官员和辽州卫上报的功劳也上报了,对失踪卫所士卒们的抚恤也报了上去,朱老四的回复也很大方,该给的抚恤都是从优从多了给,对士卒们的家人也有额外的优待。
至于杨少峰杨大钦差,朱老四觉得还是眼不见心不烦,让他该滚哪儿去就滚哪儿去比较好——比如足足有九万九千二百户遭灾的临清,就是个不错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