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5章(1/1)
本来就是一群有错的人,正好聚在一起,那个什么--臭味相投,沆瀣一气,好像是夜间的水气、雾露一样遇到一起。
皇上……气得瞪眼。
“这只是玛法想出来的一个原因。具体的,还需要再查。玛法当时只考虑治河困难,急需用人,也没想到……”
如果不是这一趟来江南,皇上真的无法想象江南的情况,是这样。
皇上心里叹气,对着眼巴巴的乖孙孙说道:“再好的制度,也要有合适的人来执行才行。”
“像于成龙那样的好官,哎。”因为这些事儿,皇上怀念故人,“当年,河道上一开始只设河道总督一人,掌管黄河、京杭大运河及永定河堤防、疏浚等事,治所在山东济宁。”
“后来随着江南河道工官越来越多,修守事务也日渐趋繁巨,在康熙十六年,河道总督衙门才不得不由济宁迁至淮安。”
…………
皇上细细地讲解大清国的官吏来源,江南官场上到两江总督,下到五品同知的身份资历,然后弘晙阿哥的问题又冒了出来。
比如为何要朝江南派这样的人来,明知道他们不懂治水?为何要派赵世显这样的人来,明知道他有贪心……皇上不好说江南重地,在没有“德才兼备”的人选的情况下,首先要选他能信得过的人,只一句带过为了江南安稳。
弘晙阿哥知道玛法又是说了一半儿留了一半儿,心痒痒,他待要追问,时间没有了。
清口,黄河、淮河、大运河相交的地方,黄河在这里以雷霆万钧之势,奔腾过来,咆哮而去,和平缓河段完全是两个天地。
雪原雷动下天龙,一路狂涛几纵横。裂壁吞沙惊大地,兴云致雨啸苍穹。黄河夺淮的气势,石破天惊,天吼地鸣。
里面好似有千军万马在冲锋交战,打得天昏地暗、日月无光。浑黄如浆的滚滚河水夹杂着泥沙,雷鸣般地咆哮着,一座座巨浪象一只只大白鲨,疯狂地张着血盆大口扑下来,滔滔浊浪,浩浩荡荡。
站在此岸,望不到彼岸,没有帆影,阒无人迹,只能隐约看到在很远很远的地方,水天相连,模糊一片。
弘晙阿哥被震撼到。
春风烟柳,杏花微雨的江南远去,梅子酸酸,风筝高飞,小姐姐们荡秋千的朗朗笑声也都远去。
周围高耸入云的堤坝,拦住这个从天而降的“地上河”;弯弯曲曲的人工河道,分流缓解黄河的冲击力,还有深挖的河床,喧哗繁华的码头,迎风飘荡的“漕运”旗帜……这是另外一种震撼。
来自人类智慧的结晶,结合这番天地造化,带给他的震撼。
京杭运河在清口与黄河、淮河相交,是三条河流治理的重点。由于黄河的逐步淤积抬高,造成淮河水排泄困难,黄河水位高时还要倒灌运河和洪泽湖,造成清口过船困难,也使里运河经常受淮水经洪泽湖排泄泛溢的危害。
为此,在高邮以下的里运河东堤上,修建多座归海坝;在邵伯以下,修多条归江水道和相应的归江坝,排泄淮水归海归江,里运河成为淮河的行水排洪河道。
皇上哈哈哈大笑,“怎么样?震惊吧?”
弘晙阿哥重重点小脑袋,听着码头上船夫吆喝的调子,格外地亲切;眼睛玩着来来往往穿梭不停的船只,格外的激动。
弘晙阿哥心里豪气升腾,眼睛发亮,大声地回答:“弘晙喜欢!”
一副要和黄河一样咆哮天下的小样儿,皇上望着乖孙孙,还是哈哈大笑。
乖孙孙喜欢这大好河山,将来会让这大好河山变得更好,他很骄傲,很自豪。
“大清国的国泰民安,有两项最为关键,一个是西部,一个就是南方。”
“西部要打仗,要守住;南方要安定,要发展。其他地方,当然也不能出乱子,可这不管哪一方面,大运河的水不停堵住,漕运的船不能停,黄河不能为患地方,玛法几次南巡,为的都是治水。”
去下游洪泽湖的路上,皇上和乖孙孙细细地讲述,大清国的治国大计,治水,是重中之重。